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钦州市正常成年人腰椎椎管及侧隐窝CT表现,测量椎管径线和面积,确定其测量标准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进一步提高腰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 利用本医院现有的螺旋CT机选取无腰腿痛等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及轻微外伤者,经有关辅助检查完全排除椎管狭窄者共120例(男60女60)作L4、L5椎体水平腰椎管扫描,然后测量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统计分析并确定本市正常成年男女两组下段腰椎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钦州市正常男女成人L4~L5椎管矢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13.2~16.0 mm、13.2~16.7 mm,女性分别为12.8 ~ 15.9 mm、12.9~ 16.4 mm;L4 ~L5椎管横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24.0~31.1 mm、25.1 ~31.8 mm,女性分别为22.0~30.7mm、23.7~31.2 mm;L4~L5侧隐窝宽度95%参考值范围值男性分别为4.6~5.8 mm、4.5~6.1 mm,女性分别为4.1~5.7 mm、3.7 ~6.5 mm;L4~L5椎管面积95%参考值范围男性分别为254.25 ~ 320.11 mm2、261.53 ~330.51mm2,女性分别为238.93 ~ 315.37mm2、253.47 ~318.55 mm2.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钦州市正常成年人下段腰椎L4、Ls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CT测量指标,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椎管狭窄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早期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肝脏创伤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16例急性肝创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16例患者伤后8h内行CT检查,层厚10mm,层距10mm,120kV及200mAs,检查范围:膈顶至肝下缘。其中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4例随后扫描复查。结果伤后8h内肝脏创伤在平扫图像上呈等密度5例(占31.25%),混杂密度3例(占18.75%),低密度5例(占31.25%),高密度1例(占6.25%),无明显改变2例(占12.50%)。结论为了提高CT对肝创伤的诊断准确性,有必要行增强扫描或随时行CT扫描复查,以随时掌握肝脏创伤的变化、严重程度及腹腔出血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特点,研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已确诊的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肝细胞癌30例,血管瘤2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肝脏CT平扫和多期增强影像表现.结果 56例平扫均出现肝脏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CT增强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特点为"快进慢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与腹主动脉密度接近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周边动脉,结节状强化是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1],门脉期上述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扫描时整个瘤体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结论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各有典型的表现特征,鉴别两者的关键是在于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在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1例和良性SPN 29例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MPR。结果 MPR图像比常规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病灶的特殊征象,如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等。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并MPR发现SPN的特殊征象更多,对区分SPN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旬1~2011—12经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28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野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分布于肺门两侧周围肺野,病灶呈磨砂玻璃状、网格状、地图样或碎石路征。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艾滋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经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28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野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分布于肺门两侧周围肺野,病灶呈磨砂玻璃状、网格状、地图样或碎石路征。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艾滋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