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病例患者男,48岁,小学文化,自由职业者。兴奋发脾气、少眠5 d首次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因为觉得自己胖,减肥所以开始少食,1个月前感觉胃部不适,做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经住院治疗好转,1周前复查时发现"低钠低氯血症"给予对症治疗,5 d前家人带其外出散心,家人发现患者变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7例患者接受阿立哌唑(n=33)、奥氮平(n=34)治疗,治疗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困倦、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与泌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大致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认知功能合并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氨磺必利组和氨磺必利合并认知治疗组,每组16例。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中的知识、相似、填图、木块图形分测验作为评定认知功能指标;PAN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利培酮组与氨磺必利组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中的知识、相似、填图、木块图形分测验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氨磺必利合并认知治疗组与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利培酮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在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上有统计学差异。氨磺必利组和氨磺必利合并认知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都有统计学差异。氨磺必利合并认知治疗组在阴性症状和PANSS总分上与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磺必利合并认知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认知功能改善明显,适合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50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般状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采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进行抑郁焦虑水平测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49例,焦虑症状者48例。其中抑郁程度轻度者8例,抑郁程度中度者19例,抑郁程度重度者22例;可能有焦虑者ll例,焦虑程度轻度者25例,明显焦虑者10例,重度焦虑者2例。人口学因素中,只有性别与焦虑有回归关系,性别与抑郁有相关性(r=-0.26)。抑郁程度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有关,焦虑程度与人格内外向和神经质有关,抑郁与应付方式中的自责、退避有回归关系,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呈回归关系,抑郁、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呈回归关系。结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受到患者人格、应对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67例年龄≥60岁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服用利培酮口服液(1.9±0.78)ml/d或奥氮平(6.75±2.65)mg/d,疗程为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利培酮口服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奥氮平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2)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3)两组间CG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周=0.57,Z2周=0.75,Z4周=0.67,P>0.05);(4)TESS评定,两组间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利培酮口服液组与奥氮平组患者治疗合用盐酸苯海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08,P>0.05);利培酮口服液合用苯二氮类药者多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8,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和奥氮平对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黄伟  范悦斌  李艳  李悟斌 《吉林医学》2012,33(27):5870-587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社区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临床资料,按接诊时间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方法,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社区康复护理。结果:通过社区康复治疗前后运用BPRS和SDSS检测发现,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康复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运用社区康复护理,精神症状明显减轻,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且未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单药或联合丙戊酸盐治疗双相躁狂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给予帕利哌酮单药或联合丙戊酸盐盐治疗,于基线、治疗第1、2、3、4周末,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一双相障碍版(CGI-BP)、Young躁狂量表(YM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基线和终点时进行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的YMRS和PANSS的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每组各时间点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P<0.01),但是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有效率、痊愈率和病情改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单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急性发作的疗效同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相当,但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BPSD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EHAVE-AD评分从治疗后第2周开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利哌酮组在治疗8周末时BEHAVE-AD评分较奥氮平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帕利哌酮的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奥氮平,帕利哌酮在不良反应方面少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9.
鉴于丙戊酸钠是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近十年来,逐渐广泛用于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了解丙戊酸钠预防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效果,作者就此进行研究,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系2006年1月-2007年1月曾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疗效达痊愈出院,且出院后继续服用丙戊酸钠巩固治疗的符合CCMD-3分类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0.
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老年人更易出现,临床中常规治疗是给予高渗钠溶液静脉输注,而快速补钠治疗,血钠浓度升高过快容易引起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 )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 ),导致神经和精神活动异常,尤其在精神科,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龄患者的住院人数不断增加,如果不注意,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现报道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例患者,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