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膜Na^+-K^+-ATP酶(Na^+-K^+-ATPase)、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D-gal)建立人工致衰小鼠,观察五味子水提液对肝细胞膜Na^+-K^+-ATPase、Mn-SOD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衰老小鼠肝细胞膜Na^+-K^+-ATPase和Mn-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升高;五味子水提液可以提高肝细胞膜Na^+-K^+-ATPase和Mn-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五味子水提液抗衰老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含量,提高Na^+-K^+-ATPase和Mn-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随访3~12个月,定期摄腰椎正侧位片,彩色超声检查,复查凝血四项。结果 17例全部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10.2±0.8) d,平均尿激酶用量(23.4±4.8)万U。17例患肢3~5 d内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所有患者12个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变形,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周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保护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血栓形成,且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七叶皂苷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李尽贺  王颖  李正茂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52-1853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5%-20%,以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七叶皂苷是马栗种子提取物,在欧洲用于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已有近20年历史,主要作用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能够控制和延缓CVI的发展,并且安全有效。作者共观察七叶皂苷治疗75例CVI,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正茂  李尽贺 《中国医药》2010,5(4):309-310
目的探讨齐齐哈尔地区周围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齐齐哈尔地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分别为72.1%、80.6%和19.4%。结论齐齐哈尔地区周围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液及纳米微粒水提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建立人工致衰小鼠,观察五味子及其纳米微粒水提液对脑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NADH脱氢酶及H^+-ATP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衰老小鼠脑线粒体Mn-SOD、NADH脱氢酶和H^+-ATP酶的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升高;五味子及其纳米微粒水提液可升高Mn-SOD、NADH脱氢酶和H^+-ATP酶的活性(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五味子及其纳米微粒水提液可延缓衰老小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变,保护脑线粒体。  相似文献   
6.
肺癌肝转移发生率和生存时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肺癌发病率的增加,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现代诊断水平的提高,肺癌肝转移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有报道肺癌肝转移发生率达43.5%,本文就100例肺癌转移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3年11月至2008年12月间所收治近400例肺癌患者中选出肝转移100例,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诊断,肝转移依据临床、生化检查、同位素检查,CT证实,部分随访年龄25~71岁,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ERK2)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DNP组,siERK2-DNP组(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siRNA-DNP组(鞘内注射siRNA腺病毒)。模型制作成功后检测痛阈值;模型制作前、模型制作后2周、 4周及6周检测机械痛阈值;6周后取脊髓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后角ERK2及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P组和siRNA-DNP组痛阈值显著降低, ERK2、NFκB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siERK2-DNP组与对照组比较,痛阈值无显著变化, ERK2、NFκB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下调ERK2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后角神经元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