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围手术期高血糖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患者25例(C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20例(MSII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FBG、2hPG、GSP)、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以及TNF-α、IL-1β、CRP、APN的变化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与MSI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SII组与MSII组的GSP、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MSII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同样CSII组TNF-α、IL-1β、CRP水平与MSII组比较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功能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少玉 《海峡药学》2014,(11):129-130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增生期血管瘤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分析普萘洛尔对血清MMP-9、b FGF及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即不做处理)及实验组(应用普萘洛尔),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及血清MMP-9、b FGF及VEG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5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1)。此外,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血清MMP-9、b FGF及VEGF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普萘洛尔可有效抑制血管瘤增长,减低血清MMP-9、b FGF及VEGF水平,且安全性佳、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潮州市潮安县庵埠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尿酸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的UA、TC、TG、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分级与UA、TG呈明显正相关(r=0.351,r=0.426,P<0.05),而临床分级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33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三酰甘油及HDL-C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易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梅毒的结果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0份血液标本,其中60份为梅毒标本,分别采取三种方法检测。结果 TPPA法和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法和ELISA法检测梅毒结果较确,可以作为临床筛选梅毒标本的主要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胰岛素注射,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后,采用ELISA进行脂联素水平及HOMA指数、血脂水平评估。结果治疗组2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与治疗前对比脂联素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联素水平与HOMA指数(P〈0.01)、游离脂肪酸(P〈0.05)、三酰甘油水平(P〈0.05)显著相关,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关(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均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白细胞增多和减少分为两组。结果:白细胞增多组稳定期发病率高于白细胞减少组,进展期低于白细胞减少组;白细胞增多组的发热、皮疹、关节肿痛、感染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白细胞减少组;白细胞增多组血沉低于白细胞减少组,而CPR高于白细胞减少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患者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它指标,有依据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调蛋白抗体对双眼诱导型近视豚鼠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后极部巩膜厚度等的影响。方法 60只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豚鼠双眼戴-10 D透镜诱导近视: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戴镜2周后,低、中、高剂量组豚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低、中、高剂量双调蛋白抗体,同时左眼玻璃体内注射同等剂量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buffer组),注射抗体前后持续戴镜。于戴镜前、戴镜后2周、注射3次抗体后测量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注射3次抗体后,过碘酸雪夫染色法检测豚鼠眼球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双调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透镜诱导2周后,近视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轴长度增长、屈光度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注射3次抗体后,与buffer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眼轴长度均缩短,屈光度均上升,后极部巩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近视模型组及buffer组视网膜中双调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高、中、低剂量组视网膜中双调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与buffer组相比,低剂量组视网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下降(t=2.606,P=0.022)。结论 在近视造模豚鼠的玻璃体内注射双调蛋白抗体后,豚鼠屈光度上升、眼轴长度明显缩短、后极部巩膜厚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双调蛋白表达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处方共36 000张,按处方点评指标进行点评及分析.结果 合理处方占比由93.89%上升到97.8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3.12种降为2.2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较好为17.91%和14.29%,注射剂使用率由24.5%降至20.31%,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使用率由9.14%上升到10.32%,不合理用药比例由6.11%降至2.20%.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2013年未发现超常用药处方.结论 门诊处方合格率较高,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大多控制较好.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比较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而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发生时,会对患者的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其中吡格列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能够改善患者预后[2]。我院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少玉 《中国药业》2014,(24):97-98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数据管理库中提取2011年至2013年临床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使用数量,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来计算日均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等,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临床营养药物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594.96万元增至2013年的1012.09万元,增加了70.11%,其中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远高于肠内营养药物,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虽有较大增幅,但构成比却在下降。3年来,免疫营养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的DDDs均排名前2位。结论医院营养药物使用增长幅度较大,肠内营养药物在营养药物构成比下降,反映了临床对肠内营养药物的认知和重视不够。目前,医院临床营养药物治疗仍以肠外营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