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儿科应用东莨菪碱,口对口呼吸等抢救小儿肺炎频发心跳呼吸骤停3例,现报道如下。 例1,男,40天,因发热、咳嗽、气急、面色青紫5天入院。体查:体温38.4℃,脉搏186次,呼吸70次,体重4kg,嗜睡状,呼吸规则,面色青灰,鼻翼搧动,口唇发绀,三凹征明显,双肺大量湿罗音,心率186次,舒张期奔马律。腹软,肝右肋下2.5cm,脾未扪及。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报告在普遍人群中,弱视的发生率为2.00~2.50%,我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00~4.00%。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沙市区妇幼保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对荆州市沙市区325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湖北省托幼机构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35所幼儿园,共325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及眼病检查,其中男童1827人,女童1528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出院的早产儿90例,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PDF组,n=30)、母乳喂养组(BM组,n=30)和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TF组,n=30)。观察比较各组早产儿生后3、6、12月超声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情况,评估骨发育状况。结果:在3月龄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月龄时,PDF组的骨密度水平优于BM组和TF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低于BM组和T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影响不明显,但会影响后期的骨发育,通过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方式可提高早产儿骨密度的增长水平,降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促进骨发育,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和协调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骨生长发育、避免代谢性骨病和降低远期骨骼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997、2000、2003、2006年沙市儿童保健管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多年管理,沙市城区3~6岁儿童低体重、龋齿、贫血发生率逐年下降,0~3岁儿童佝偻病发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公立幼儿园逐年减少,私立幼儿园逐年增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市场经济使得托幼机构组成发生变化,管理难度加大;相关管理部门要更加密切配合,规范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在园在托儿童的健康检查率,防止营养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建立健全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信息上报机制,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托幼机构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及家长知信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有效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市区2018年1~12月托幼机构2000名2~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所选儿童体格,其中肥胖判定标准为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与此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家长知信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正常体重儿童和肥胖儿童家长的肥胖知信行状况。结果 2000名儿童中,311名超重,占比为15.56%,118名为肥胖儿童,占比为5.90%;不同性别、年龄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儿童家长在肥胖知信行(KPA)调查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家长(P 0.05);家长知、信、行得分及格率分别为55.10%、75.80%、34.70%,三者得分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家长对肥胖的知信行与2~4岁儿童肥胖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引起社会和家长重视,强化家长对儿童肥胖的健康教育,制定可行性方法,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婴幼儿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020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睡眠障碍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和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每组30例。运用多导睡眠图、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睡眠参数中SL、ATA、AT、S1指标均下降(P<0.05),TST、SE、S3、REMS数值上升(P<0.05);两组TIB、RL、S2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婴幼儿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睡眠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