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舟骨骨不连是舟骨骨折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治疗首选切开复位植骨术。手术入路既可位于舟骨背侧也可在其掌侧,前者术野较大但易损伤舟骨背侧滋养血管,后者方便矫正舟骨成角移位但术野不大,各有优缺点。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取舟骨外侧入路,实施桡骨茎突切除以及磨除硬化骨,骨折复位植骨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意义,为临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栓塞、心功能降低等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院或门诊就诊病程超过1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栓塞组和非脑栓塞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动态心电图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变化,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固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左房内径大小、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栓塞组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均明显快于非脑栓塞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脑栓塞组。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降低心室率对预防脑栓塞、左心功能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 ,目前对之尚无特效疗法。笔者采用自拟的中药前列汤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0例 ,年龄 2 2~ 5 8岁 ,平均 35岁 ;病程 6个月~ 1 5年 ,平均 1 .5年。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3例及对照组 37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前列汤治疗 ,方由大黄、红藤、蒲公英、黄柏、桃仁、丹参、泽兰、车前子、甘草等药物组成。将诸药加水 1 0 0 0 ml,浸泡 2 h以上 ,煎煮 3次 ,合并药汁并浓缩至 40 0 ml,分 2次于早晚经直肠滴入。每次 2 0 0 ml,于 60 min内滴完。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 ,每次 0 .1 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意义,为临床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栓塞、心功能降低等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院或门诊就诊病程超过1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栓塞组和非脑栓塞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动态心电图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变化,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固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 N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左房内径大小、I 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栓塞组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均明显快于非脑栓塞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脑栓塞组。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降低心室率对预防脑栓塞、左心功能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皮瓣联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小儿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采用三等分长矩形皮瓣再造指蹼、指间掌背侧锯齿对应皮瓣分指、指尖对应三角形皮瓣重建双侧甲皱、肘窝取全厚皮片行分指侧方植皮。结果15例小儿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治疗后随访14~34个月,平均(16.93±2.72)个月,植皮及皮瓣全部成活,分指外形及功能良好,14名患儿家长表示满意。其中6例由于并指伴发畸形需进一步手术矫形,2例多个相邻并指需进一步行同侧其它并指分指术。结论采用三等分长矩形皮瓣再造指蹼、指间掌背侧锯齿对应皮瓣分指、指尖对应三角形皮瓣重建双侧甲皱操作简单,分指后手指外形良好,是修复小儿先天并指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26岁.因右臂再植术后出现前臂肿块1年收住入院.1年前,因外伤致前臂完全离断在我院行断臂再植术,术后再植成活.  相似文献   
7.
对85例血友病进行了临床分析,本文资料表明本病以皮下血肿为首发症状者比较多见,作者着重讨论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29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资料及17例的误诊情况,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 1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象变化特点;贫血占75.5%,白细胞减少症23.2%,血小板减少症占30.6%。43例骨髓改变,其中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者占90.7%,故认为SLE的贫血主要为增生性贫血。本文对误诊为各种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SLE的误诊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ed from 2004 to 2007 were reviewed. In these cas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wrist arthroscopy to observe the alignment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CT scan was obtained postoperatively to evaluate joint alignment, radial height, volar tilting and radial inclination. Recovery of the wrist function was also followed. Result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period was 24 months. None of the 12 cases was found to have any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X-ray measurement showed radial height averaged 12 mm (7 to 15 mm), volar tilting averaged 5° (1° to9°) and radial inclination averaged 20 °(14° to28°). Range of motion of the wrist joint achieved 33° of flexion on average ( 18° to 42°) and 38° of extension on average (21° to 42°). Six cases had mild pain during motion. According to Gartland / Werley' s criteria, the result was excellent in 5 eases and good in 7. Conclusion Arthroscope-assisted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can avoid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thus achieve maxim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wr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