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笔者分析了脂肪瘤(7例)和脂肪肉瘤(3例)的平片及CT表现。脂肪瘤肿块平片和CT显示低密度,内见条状纤维分隔,钙化或骨化征。脂肪肉瘤肿块密度不均匀和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讨论了影像学征象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 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IPFI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观察三种主要CT表现在肺野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结果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病变以两肺分布为主(P<0.05),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下肺野分布率高于上肺野(P<0.05),肺野外周区域分布率高于肺野中央区域(P<0.05).免疫抑制患者多发肺实变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而单发肺实变率低于免疫正常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而结节或肿块影以两肺下野及外周区域分布为主,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有所不同,多发肺内实变影常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而单发实变影则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肠扭转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肠扭转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将数据传送到ADW 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平扫显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胀气,内见长短不一的液气平面影,肠壁和肠系膜增厚,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病变肠段强化减弱;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3例可见"U"形征,8例可见"漩涡"征;4例见"鸟喙"征,3例见"靶环"征;2例MPR图像显示肠系膜血管扭曲,3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可见"鸟喙"征,其中1例可见"S"征,另1例可见"U"形征。结论肠扭转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灶,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间因素对创伤后患者CT扫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孟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17-1018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是否适合将CT扫描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收集6个月以内因创伤就诊于我院的患者,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患者分级,然后进行CT扫描,再根据病情和诊断采取进一步治疗。结果从到达急诊到开始CT扫描的平均时间是82.4min,到完成第一次CT扫描的平均时间是105.7min,完成所有放射学检查的平均时间是114.6min.ISS评分〈15分的患者更早地接受CT扫描,扫描所花费的时间也更短。结论在114.6min内大多数患者能够完成放射学检查,对于创伤严重的患者,应该更早地进行CT扫描,以便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彝族验方萍芦湿疹液和萍芦湿疹霜(统称萍芦湿疹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患者116例,分设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萍芦湿疹方治疗的试验组进行临床观察;复制昆明小鼠2,4-二硝基氯苯(DNC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萍芦湿疹方对模型小鼠耳片厚度、耳部皮肤表皮角化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4、6(interleukin-1、2、4、6,IL-1、2、4、6)和干扰素α、γ(IFN-α、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中采用萍芦湿疹方治疗58例湿疹患者,9例痊愈,36例显效,8例好转,总有效率91. 3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萍芦湿疹方可有效减轻DNCB所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下调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6,IFN-γ、GM-CSF浓度(P 0. 05,P 0. 01),增加细胞因子IL-4、TNF-α(P 0. 05,P 0. 01)。结论萍芦湿疹方临床及动物实验治疗湿疹有效,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合成,改善机体对各种湿疹诱因的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CT或MRI测量与手术后切除的肿瘤的大小和重量,计算适当的转换系数,建立二者的联系.方法 收集60例进行部分肾脏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I评估肿瘤大小(CT组,n=30;核磁共振组,n=30),术后(n=60)再测量肾脏切除标本的体积和重量.CT和MRI测量使用专用的软件,并计算转换系数.结果 手术切除后实际测量的肿瘤重量/体积:CT组结果测量8.55 g/8.52 ml;核磁共振成像测量结果:8.72 g/8.60 ml.采用影像学技术计算出的肿瘤大小:CT组9.82 ml,核磁共振成像11.14 ml.CT或者MRI测量得到的肿瘤的体积与切除后肿瘤实际体积和重量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CT组:r=0.88(体积),r=0.89(重量);MRI组:r=0.95(体积),r=0.92(重量).换算系数为CT:0.85,MRI:0.78.结论 CT或MRI能够准确计算所要切除的肿瘤的重量和大小,可以为肿瘤切除术进行很好的术前评估,并且在利用CT和MRI对肿瘤的评估中,以CT系数为0.85,核磁共振系数为0.78作为换算系数最适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在本院就诊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阅片,与外科手术或者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脏穿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常规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共8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患者27例,占34.62%,共32个病灶,占37.21%;恶性病变患者51例,占65.38%,共54个病灶,占62.79%。常规超声检查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6.5%、59.3%、78.0%、57.1%、70.5%,64排螺旋CT分别为92.2%、92.6%、95.9%、86.2%、92.3%,64排螺旋CT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或P<0.01)。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李孟云 《现代保健》2010,(24):106-108
目的 比较CT或MRI测量与手术后切除的肿瘤的大小和重量,计算适当的转换系数,建立二者的联系.方法 收集60例进行部分肾脏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I评估肿瘤大小(CT组,n=30;核磁共振组,n=30),术后(n=60)再测量肾脏切除标本的体积和重量.CT和MRI测量使用专用的软件,并计算转换系数.结果 手术切除后实际测量的肿瘤重量/体积:CT组结果测量8.55 g/8.52 ml;核磁共振成像测量结果:8.72 g/8.60 ml.采用影像学技术计算出的肿瘤大小:CT组9.82 ml,核磁共振成像11.14 ml.CT或者MRI测量得到的肿瘤的体积与切除后肿瘤实际体积和重量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CT组:r=0.88(体积),r=0.89(重量);MRI组:r=0.95(体积),r=0.92(重量).换算系数为CT:0.85,MRI:0.78.结论 CT或MRI能够准确计算所要切除的肿瘤的重量和大小,可以为肿瘤切除术进行很好的术前评估,并且在利用CT和MRI对肿瘤的评估中,以CT系数为0.85,核磁共振系数为0.78作为换算系数最适合.  相似文献   
9.
脂肪性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为脂肪瘤,恶性为脂肪肉瘤,以脂肪瘤较为常见。采用CT对确诊有较大帮助。笔者就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脂肪组织肿瘤平片与CT的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斯的明布比卡因对分娩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分娩镇痛在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能使产妇减轻疼痛 ,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因传统分娩过程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促进母婴安全[1] 。我院将新斯的明与布比卡因经椎管内施行分娩镇痛 ,取得优良效果 ,现将有关内容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4月在我院分娩产妇中取 9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先露的初产妇 ,年龄 2 1~3 0岁 ,身高 1.5 4~ 1.68cm ,无妊娠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2组 ,A组 ( 4 5例 )为传统分娩对照组 ,B组 ( 4 5例 )为微剂量新斯的明 +布比卡因镇痛组。1 2 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