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足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2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3)。对照组患者行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行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Bohler角、Gissane角、Langre角、跟骨宽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5±8.42 min vs.92.48±9.37 min)、切口长度(3.49±1.24 cm vs.8.34±2.15 cm)、术中出血量(62.48±5.37 ml vs.87.95±7.59 ml)、术后VAS评分(4.29±1.30分vs.6.28±1.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愈合时间(110.95±20.83 d vs.112.98±24.5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29.58±2.59°vs.30.25±3.59°)、Gissane角(128.57±17.93°vs.125.87±16.59°)、Langre角(93.58±9.65°vs.92.58±8.26°)、跟骨宽度(28.01±4.24°vs.27.49±3.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vs.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能够获得与常规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组织创伤更低、并发症更少,兼具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连接杆联合常规髓内钉取出器在难取髓内装置取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难取髓内装置患者的资料。男7例, 女3例;年龄(40.0±9.0)岁。当无相关髓内装置取出器或取出器连杆与髓内装置尾端无法连接时, 应用克氏针折弯穿过髓内装置尾端螺钉孔或新钻的孔与普通取出器连杆捆扎固定形成有效连接, 然后将其回敲拔出。胫骨髓内钉7例, 股骨髓内钉1例, 肱骨髓内钉1例, 胫骨弹性钉1例。其中髓内钉尾帽"冷焊接"无法取掉者3例, 取出器螺纹杆与髓内钉尾端螺纹孔不匹配者4例, 无相关取出工具者3例。记录术中髓内装置总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单纯取出内置物者9例, 更换内置物者1例。髓内装置总取出时间为(2.3±0.8)h, 范围值为1.0~3.2 h;术中出血量为(159.0±61.0)mL, 范围值为80~250 mL。10例患者术后获(14.5±2.2)个月随访, 范围值为11~18个月。术后均无感染及内置物取出相关骨折发生。结论应用自制克氏针连接杆联合常规髓内钉取出器可成功取出难取髓内装置,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TAR和AA治疗踝关节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治24例(24踝)踝关节病患者,分为2组:人工踝关节置换组(8例)和踝关节融合组(16例)。结果 术前术后使用AOFAS、SF-36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表明TAR较AA在治疗踝关节病中改善踝关节功能早期有明显的优势。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