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Kyoto 1(NewET K)保存液保存供体肺脏 ,不同时间内钙泵活性的变化 ,为Ky oto 1在临床上最大时限地保存供体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对照组取新鲜肺脏 ,实验组分别灌注 0℃ ,4℃的Kyoto 1保存液 ,分别放入 0℃ ,4℃冰箱中保存 4 ,2 4 ,4 8h ,进行光、电镜酶组织化学研究 ,使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4℃ ,2 4h钙泵活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 (P >0 .0 5 )。结论 :Kyoto 1保存供体肺 ,4℃钙泵活性可以较好的保存 2 4h。钙泵可以作为检测供肺优质保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86例宽QRS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快速诊断与正确处理。方法分析了急诊观察的86例宽QRS心动过速的急诊临床资料。结果68例室性心动过速(VT)占79%,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占10%,心肌梗死发生者均为VT。心电图仍为鉴别VT与SVT的简洁手段。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心律平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宽QRS心动过速尽快正确诊断有益于急诊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在垂直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龈沟液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垂直性骨缺损牙周病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引导组织再生术组(GTR),植入Bio-oss多孔骨后覆盖Bio-gide胶原膜;B组为对照组(OFD),行常规翻瓣术。术前、术后3、6、12个月观察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龈沟液(GCF)量及X线片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均较术前减少,A组X线片骨高度和密度轻度增加。术后12个月A组较B组PD、AL、TM及X线片骨高度和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GCF无明显差异。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术在垂直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Bio-oss多孔骨和Bio-gide胶原膜能有效恢复牙周垂直性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牙周新附着的形成;龈沟液流量可作为术后炎症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会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对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起效,因此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探讨甲硝唑与卡达唑胺、非达霉素、万古霉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CD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甲硝唑与卡达唑胺、非达霉素、万古霉素在体外单独以及分别联用作用于32株CD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绘制杀菌曲线。评价甲硝唑与其他3种抗菌药物分别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万古霉素与甲硝唑联合后18.8%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MIC值无明显改变;卡达唑胺联合甲硝唑后89.1%为协同作用,卡达唑胺的MIC50、MIC90值分别下降为单用时的60.0%和50.0%;非达霉素联合甲硝唑后90.6%为协同作用,非达霉素的MIC50、MIC90值分别下降为单用时的50.0%和12.8%。结论卡达唑胺、非达霉素分别与甲硝唑在体外联合均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能降低对CD的MIC,而万古霉素联合甲硝唑MIC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咽痛、流涕、鼻塞1 d,于2004年6月10日在我院门诊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门诊给予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250 ml加国药准字有效期内双黄连注射液(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日期040121,生产批号为0401 18-9,有效期至2006年12月)60 ml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约2.5 h滴完,约15 min患者突然出现躁动不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头晕.入院查体:血压83/55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10次/min,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附加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10次/min),ST段和T波无改变.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加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入壶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吸氧等综合抢救治疗,约15 min,患者上述症状渐改善,观察1 d,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了解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c-9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将2007年4月~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6组,第1组为30~39岁,第2组为40~49岁,第3组为50~59岁,第4组为60~69岁,第5组为70~79岁,第6组为80岁以上,进行颈动脉检查,记录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径有否狭窄及其程度.结果 40~49岁的患者有14.3%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0~5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40.9%,60~6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63.3%,70~7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80.8%,80岁以上的患者几乎100%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收集新生儿气管分泌物标觋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分离,最后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78例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株33株,在分离出的细菌菌株33株中:革兰阴性杆菌29例(29/33占87.87%),其中排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1例(33.33%)、阴沟肠杆菌4例(12.12%)、绿脓假单胞菌4例(12.12%);革兰阳性球菌4例(4/33占12.12%)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例(6.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0.00%)和环丙沙星(敏感率94.54%)最为敏感.结论:对新生儿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了解其药敏试验结果情况,能为临床的诊断、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Logic-9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2007年4月~2008年2月我病房收治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记录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径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207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34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7%,其中多发斑块形成的患者数为116例.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总数的86%。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级别及患病年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2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径有否狭窄及其程度。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患高血压年限及高血压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6例高血压患者有179例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6.8%,且与性别和年龄有显著相关性,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与高血压级别和患病年限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受性别和年龄影响,高血压级别和患病年限对其无明显影响。因此对男性和高龄的高血压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及药物干预,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