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咽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咽神经解剖临近关系复杂,其部分传人冲动通过弧束到达迷走神经背核,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因此舌咽神经痛往往可能累及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尽管舌咽神经痛发病率远远低于三叉神经痛,但二者疼痛性质极其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对舌咽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一总结,提醒疼痛医生对其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家兔血清皮质醇 (CS)和炎症局部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家兔 1 6只 ,随机分为SGB组和对照组 ,各 8只。两组均用 8%福尔马林 0 .5ml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致痛 ,致痛前 1 0minSGB组经预置导管给 0 .2 5 %布比卡因 0 .5ml,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免法测定致痛前 1 0min(T0 )、致痛后 1 0、60和 1 2 0min(T1 、T2 和T3)血清CS及致痛 1 2 0min炎症局部 β-EP含量。结果 :致痛后对照组血清CS在各时点均较致痛前升高 ,且在T2 时达高峰 (P <0 .0 1 ) ,而SGB组各时点较致痛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两组相比 ,T0 时无差异 (P >0 .0 5) ,而在T1 、T2 和T3时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0 .0 1 )。SGB组致痛后 1 2 0min时炎症局部 β -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SGB可抑制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血清CS的升高 ,并且可增加炎症局部 β-EP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鞘内右美托咪定与鞘内吗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吗啡组、对照组3组。观察麻醉阻滞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与吗啡有类似的镇痛作用,而瘙痒、寒战等副作较吗啡组明显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替代吗啡作为鞘内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芬合剂对剖宫产术中欣母沛不良反应的预治作用。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并存宫缩乏力危险因素、剖宫产术中需要欣母沛宫体注射的产妇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n=40)。C组(对照组)使用欣母沛前2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ml,I组(实验组)使用欣母沛前2min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单位(芬太尼0.1mg+氟哌啶5mg)。观察两组产妇宫体注射欣母沛前后呼吸、循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组恶心、呕吐、胸闷、面部潮红等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宫体注射欣母沛后10min两组血压均升高,但I组血压升高幅度低于C组(P〈0.01),I组心率、呼吸频率、SpO2变化不明显,C组心率增加、呼吸频率增快、SpO2下降明显(P〈0.01)。结论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单位对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欣母沛的不良反应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氯化钾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Fluo-3AM荧光指示剂染色急性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使用异丙酚前及异丙酚(50、250μmol/L)预处理后,氯化钾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异丙酚可使氯化钾诱发的外毛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的峰值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异丙酚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部分与抑止细胞外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麻醉对大鼠脑ATP酶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不同时期大鼠各脑区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以了解脑ATP酶活性变化在七氟醚麻醉效应中的地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分别降低21.9%、10.5%、19.3%(P<0.05),麻醉期分别降低37.2%、33.5%、38.9%(P均<0.01),恢复期又开始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或P<0.01),而清醒期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大脑皮质、脑干、海马Ca~(2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分别降低34.3%、44.3%、25.5%(P<0.05 or P<0.01),麻醉期分别降低39.6%、60.4%、57.6%(P均<0.01),恢复期开始回升,清醒期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抑制程度与麻醉时相相对应,ATP酶活性与麻醉深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上述脑区ATP酶可能是七氟醚的作用靶点,与七氟醚的麻醉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脊髓NMDA受体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月龄3月,体重180~220 g,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n=32):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p38MAPK抑制剂组(I组)和NMDA受体阻断剂组(M组),另取3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周一上午,I组和M组分别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1 mg/kg、NMDA受体阻断剂MK-8011 mg/kg,1次/周,直至处死大鼠.各组分别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3、5、7周(T1~4)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yon Frey纤维丝测定双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阚值(MWT),采用肌电图仪测定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后处死大鼠;取L3~6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NMDA受体1(NR1)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I组和M组T1~4时MWT降低,NCV减慢,p38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NR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I组和M组MWT升高,NCV加快,T2~4时I组和M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M组NR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NMDA受体激活可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影响眼压的可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伴有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眼底供血不足患者的非眼科手术越来越多。同时以高眼压为特征的青光眼患病率高达0.21%~1.64%,合并青光眼患者非眼科手术也并不少见,这为我们麻醉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围术期眼保护。围术期眼压的升高有时虽为一过性的、可逆的,但往往很剧烈,对青光眼病人和眼穿透伤、近期接受过内眼手术者及既往有眼科疾病的患者,有损害视功能和引起伤口裂开、眼内容物脱出的危险。因此在围术期如何控制眼压,避免眼压升高,如何避免减少视网膜血流量等等也成为麻醉领域中值得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围术期听力损害是一种少见的麻醉并发症,以往并不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听力监测水平提高,近年来有许多围术期听力损害的报道.其中腰麻后听力损害是其发生形式之一.现就腰麻后听力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可能的机制以及处理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围术期有很多因素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术后疼痛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比较3种不同的术后镇痛技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04-01/2005-01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阿片类药组,自控静脉镇痛组和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每组40例。阿片类药组按需给杜冷丁75mg。自控静脉镇痛组术后立即给予负荷量吗啡3.0-4.0mg,泵设定为:每次按压静脉注射吗啡1mg,锁定时间6-8min。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术后连接镇痛泵设定为:每次按压给3mL混和液(1异/L布比卡因注射液+2m异/L芬太尼)锁定时间10min,背景持续给药6mL/h。在术前、术后4,12,24和48h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休息和咳嗽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0为极痛。于术后24,48和72h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浓度。 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术后4,12,24h休息和咳嗽时,自控硬膜外镇痛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阿片类药组(P〈0.05),术后4h休息和咳嗽时自控硬膜外镇痛组评分明显低于自控静脉镇痛组[(2.8&;#177;0.7)和(5.4&;#177;1.2)分,(4.8&;#177;1.6)和(7.1&;#177;1.9)分,q=6.12,7.11,P〈0.01]。②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比较:术后24,48h时,自控硬膜外镇痛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浓度明显低于阿片类药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2.69&;#177;0.67),(3.14&;#177;0.78)ng/L比(15.48&;#177;3.97),(7.83&;#177;1.88)ng/L和(13.29&;#177;3.84),(7.65&;#177;1.72)ng/L,q=5.18-6.30,P〈0.01];术后24,48和72h时,自控硬膜外镇痛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明显低于阿片类药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q=5.11~8.45,P〈0.01)。 结论: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给药方式镇痛效果较好,而且能抑制血清白介素1和白介素6的水平,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