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氢吗啡酮用于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术后使用PCIA的高原地区患者分为4组:右旋美托咪啶2 μg/kg+舒芬太尼1 μg/kg组(DS组);右旋美托咪啶2 μg/kg+氢吗啡酮0.03 mg/kg组(DH1组);右旋美托 咪啶2 μg/kg+氢吗啡酮0.05 mg/kg组(DH2组);右旋美托咪啶2 μg/kg+氢吗啡酮0.1 mg/kg组(DH3组)。比较各组患 者术后 48 h 内多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自控镇痛次数、补充镇痛次数、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DS组、DH2组和DH3组在各时点的静息痛和运动痛VAS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1组各时点静 息痛和运动痛VAS评分、自控镇痛次数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P<0.05),且只有DH1组需要补充镇痛。DH3组的呕 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2 μg/kg联合氢吗啡酮0.05 mg/kg用于高原地区妇科开 腹手术后PCIA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推荐为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PCIA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检查仰卧位下胃窦评估围麻醉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吸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依据胃镜所见胃内容物性质将患者分为固体组与液体组,利用四个表判断床旁超声定性分组可靠性;按照收集胃液量,将胃镜判定液体组患者分为空腹组(≤0.8 ml/kg)与非空腹组(>0.8 ml/kg),比较胃窦横截面积(CSA)组间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中,胃镜分组固体组17例(床旁超声分组固体组7例,非固体组10例),液体组183例(床旁超声分组固体组2例,非固体组181例),床旁超声诊断胃内含有固体内容物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和94.76%,诊断符合率94.00%。胃镜液体组中含空腹组160组和非空腹组23例,床旁超声测量胃窦CSA组间差异显著[(4.83±1.04)cm2 vs (5.90±1.60)cm2,P<0.01]。结论 床旁超声检查仰卧位下胃窦可准确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内容物情况,指导临床麻醉医生评估围麻醉期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小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 、切口痛+瑞芬太尼组+阴性对照siRNA组(I+R+N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 SPARCL1-siRNA组(I+R+S组)。I+R+N组和I+R+S组分别鞘内注射1×108 IFU/ml阴性对照siRNA和SPARCL1-siRNA 10 μl,C组、I组、R组、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6组均注射1次/d,连续3 d。待稳定转染后,C组和I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R组、I+R组、I+R+N组和I+R+S组尾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1 ml),6组均连续注射4次,间隔15 min。I组、I+R组、I+R+N组和I+R+S组于第1次尾静脉给药后制备切口痛模型。分别于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T0)、输注停止后3、6、24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由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周围神经作为高血糖损害的主要靶点,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高度依赖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施万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中最主要的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的存活至关重要,但其在DPN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4~ 18 d的Wistar大鼠24只,体重50 ~ 60 g,制备腰段脊髓切片,取切片144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置入人工脑脊液中培养;甘氨酸组(G组):置入含甘氨酸(浓度0.24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组(R组):置入含瑞芬太尼(浓度为4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GSK-3β抑制剂TDZD-8组(RT组):置入含瑞芬太尼和TDZD-8(浓度分别为4 nmol/L和10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各组孵育60 min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幅值和频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升高(P<0.01),G组和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R组比较,RT组mEPSCs幅值和频率降低(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GSK-3β参与了瑞芬太尼增强NMDA受体mEPSCs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组(P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制备足底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输注1h.分别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及膜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与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表达上调和含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下调,导致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组成比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长时间应用可出现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和耐受,而增加药物剂量可造成更严重的痛觉过敏和耐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的 通过对近年δ-阿片受体在痛觉过敏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和进展.内容 就δ-阿片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和δ-阿片受体的抗痛觉过敏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抑制δ-阿片受体磷酸化、敲除δ-阿片受体编码基因和应用δ-阿片受体拮抗剂等方法,可抑制痛觉过敏和耐受的形成.趋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δ-阿片受体抑制痛觉过敏的作用达成共识,δ-阿片受体有望成为临床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δ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4~ 18 d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50~60 g,取腰段脊髓(L1~S1),制备脊髓切片,取脊髓切片24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置入人工脑脊液中培养;甘氨酸组(G组)置入含甘氨酸(终浓度0.24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组(R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终浓度为4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组(RN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和纳曲吲哚(终浓度分别为4nmol/L和1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各组孵育60 min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幅值和频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升高(P<0.01),G组和R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N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降低(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δ受体激活后可增强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