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50 mm×2.1 mm, 2.6μm),流动相采用0.3%甲酸水溶液-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为2μL。质谱方法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等;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TTD、KEGG、Cytoscape等数据库或平台,收集成分-靶点-代谢通路-疾病信息,并绘制药理作用网络图。结果:方法学验证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分别在0.050~5.000、0.049~4.900、0.050~5.000、0.010~1.020、0.052~5.150、0.052~5.15...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速,在肿瘤、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截至2019年其全球处方药物市场占比已达15.3%(1400亿美元)。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与小分子药物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学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充分了解这些特征有益于该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处置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生物检测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专属、灵敏、准确、可重复的测定分析方法。本文旨在论述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常用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体内分析方法学验证要求等,并逐点与小分子药物进行对比讨论,以期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析技术开发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