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三批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创伤的临床救治、监护及康复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09年至2013年救治的三批26例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学龄期儿童组2例患者和老年组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23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区域烧创伤救治网的建立、政府层面的行政协调、早期综合救治及监护方案的实施与系统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是成批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严重、危重与极危重3个层级重度蒸汽吸入性损伤兔模型。方法随机将1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伤组(n=34)与致伤组(n=102)。致伤组按蒸汽吸入致伤时间分为0.25、0.50、1.00 s组(均n=34),0.25、0.50、1.00 s组兔用自动控时调压烫伤仪[11-12]控制蒸汽压力0.02 MPa/cm2、温度105℃条件下通过气管切开处分别致伤,假伤组兔除不予吸入蒸汽致伤外其它处理同致伤组。0.25、0.50、1.00 s组与假伤组于伤后1、4、12、24 h各取兔6只检测或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组织病理、肺组织含水率变化,各组另取10只兔观察伤后6、12、24 h死亡率。结果 1.00 s组伤后1 h即出现明显的肺充血水肿和出血、缺氧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状况并逐渐加重,伤后6 h兔死亡率达100%。0.50 s组伤后1 h也出现肺充血水肿和出血、缺氧,至伤后4 h加重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伤后1、4 h的Pa O2较1.00 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0 s组兔伤后12、24 h死亡率分别为25%、75%。0.25 s组在伤后4 h出现肺充血水肿、缺氧,伤后12 h肺充血水肿加重并出现出血、炎症细胞浸润,伤后4、12、24 h Pa O2均小于60 mm Hg(1 mm Hg=0.133 k Pa),较0.50 s组同时相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假伤组同时相点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0.25 s组伤后24 h兔死亡率为25%。结论在蒸汽压力为0.02 MPa/cm2,温度105℃条件下,致伤时间1.00、0.50、0.25 s可分别造成兔极危重、危重和严重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和细胞分裂周期分子20(CDC20)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诸城市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和菏泽牡丹人民医院(菏泽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6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套管外口使用多层纱布覆盖的保护效果。方法:40个培养皿分为1、2、3层纱布覆盖组及未覆盖组,每组10个,置同一病房同一平面24h后进行48h细菌培养,比较各组菌落数,以观察不同层数纱布对空气中细菌的滤过效果。选择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睡翻身床和悬浮床患者18例,用2层无菌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外口,给氧管、湿化管穿过纱布网眼插入气管套管内,24 h后改用3层无菌纱布。以橡皮筋单圈或双圈捆绑将纱布和给氧管、湿化管固定在气管套管上,比较不同体位时橡皮筋单、双圈固定各层纱布和管道的牢固性,以及在仰卧位、自主呼吸情况下,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后3~24 h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3、2、1层纱布覆盖及无纱布覆盖的培养皿内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7.6±2.0)株、(47.0±2.8)株、(60.4±3.3)株和(117.3±4.3)株,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橡皮筋单圈固定的各层纱布及管道仅在仰(侧)卧位且无咳嗽时不脱落。橡皮筋双圈固定纱布和管道在仰、侧、俯卧位伴用力咳嗽时均不脱落。2层或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患者血气指标稳定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橡皮筋双圈固定纱布、管道的方法固定效果良好,使用3层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可以减少细菌侵入,且不影响患者O_2的摄入及CO_2排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