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培养法用于评价生物材料、化学物质的毒性已有很多报导。评价生物材料的很多实验都是用已建株的细胞进行的。但是1980年第二届国际毒理学会议对新鲜离体细胞用于评价毒物的毒性引起重视,认为新鲜离体细胞是生化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合浦珠母贝珍珠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将珍珠粉的浸提液加L_(929)细胞培养瓶中,通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及细胞形态观察表明,合浦珠母贝珍珠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对L_(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但细胞相对增殖率略低于羟基磷灰石陶瓷。  相似文献   
3.
了解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MBGC)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微核试验。按照有关规定制备MBGC材料浸提液 ,将浸提液和阴性、阳性对照液分别注入各实验组小白鼠的静脉内 ,于第 2次注射后 6h取其骨髓涂片 ,双盲法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内的微核发生率。结果 MBGC浸提液的微核率分别为 (2 .4 1.7)‰和 (2 .2 1.3)‰ ,与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 (2 .6 0 .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材料未见潜在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4.
了解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MBGC)的潜在致为性。方法采用微核试验。按照有关规定制备MBGC材料浸提液,将浸提和阴性,阳性对照液分别注入各实验组小白鼠的静脉内,于第2次注射后6h取其骨髓涂片,双盲法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内的微核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我们用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方法对101种医用生物材料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材料的材质情况、样品制备等对超敏反应试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即将上市的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我国医用生物材料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以生理盐水为浸提介质)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牙髓治疗剂“CCQ”和“OXPARA”糊剂的毒性和可能析出的单体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给小鼠静脉注射30%“CCQ”糊剂浸提液(按50ml/kg体重注射),动物出现短暂的不良反应,无死亡,注射浓度为15%的浸提液,未见动物出现不良反应。静脉注射30%“OXPARA”糊剂浸提液的小鼠(50ml/kg),24小时内死亡93.7%。 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和酚试剂法分别测定“CCQ”、“OXPARA”和“FR”三种糊剂浸提液中的单体含量,结果:“OXPARA”析出的酚含量最高1.14mg/ml(0.114%);“FR”次之0.88mg/ml(0.088%);“CCQ”最低0.15mg/ml(0.015%)。经酚试剂法测定:“FR”糊剂浸提液的酚类物含量较“OXPARA”和“CCQ”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生物相容性、化学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均好的种植材料,在口腔四大类种植材料(金属、陶瓷、碳素、高分子)中,选用6种材料作了动物实验预选。根据预选结果,选定以生物陶瓷为主攻方向,从而研制成功锆磷灰石陶瓷,以之进行了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及动物实验考查,合平种植要求。并以考查结果与钛合金、多晶氧化铝、单晶氧化铝、钛合金喷涂氧化铝、低温各向同性碳、聚砜种植作了比较,主要性能均较其它几种比较材料为优。经临床初试,锆磷灰石陶瓷的种植效果也较好,其界面为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游离血红蛋白直接测定法即溶血率测定法 (根据 ISO/ TR74 0 5 )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根据 ISO10 993- 4 )测定了羟基磷灰石 (陶瓷 )和胶原 (高分子材料 )的溶血性能 ,结果提示这两种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 ,且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较血红蛋白直接测定法有灵敏、稳定、可比性好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但它存在着一些标准中尚未明确规定的问题。作者在大量试验和不违背标准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使它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便于标准化评价生物材料的溶血性能  相似文献   
10.
已内酰胺静脉与腹腔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丙酰胺为尼龙(6)的单体。具有致痉挛性和细胞原生质毒性。关于己内酰胺的毒性已有报道。不同的染毒途径,己内酰胺的半数致死量有较大差异。我们在探讨尼龙(6)用于制造输液终端滤器安全性时,观察到腹腔与静脉注射己内酰胺,动物的反应和死亡有差异,腹腔的毒性较大。本实验在于比较分析己内酰胺静脉与腹腔的毒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