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K i67指数在各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以区分不同的分子亚型。结果621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K i67指数为0%~95%,平均为40.83%。以14%为界,将乳腺癌患者的K i67指数分为两组,其中,K i67指数小于或等于14%乳腺癌患者109例(17.6%),K i67>14%乳腺癌患者512例(82.4%)。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病理分期与Ki67指数均无关(均 P>0.05)。患者组织学分级、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与Ki67指数均有关(均 P<0.01)。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患者的Ki67指数分别为10.00%、40.00%、40.00%、70.00%,其中,其他三型的Ki67指数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均 P<0.01),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三者之间的Ki67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K i67指数(70.00%)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0.00%)。结论 K i67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与ER、PR、HER-2同时检测可能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研究分子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2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把所有病例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1例中Luminal B型占53.1%,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分别占14.5%、15.9%、16.4%。各分子亚型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病理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均有关(P<0.05),与年龄、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分子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术后放疗者64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者64例为观察组,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第二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5.7±6.9) vs (58.3±8.1)、(38.7±4.9±6.9) vs (24.5±3.0)、(65.6±8.3)%vs (39.6±5.3)%、(1.18±0.21) vs (0.59±0.14)],而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1.0±2.9) vs (4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稍增加[(43.3±4.4) vs (42.1±4.9)、[(41.3±5.8)%vs (40.1±5.1)%],其他指标较治疗前略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为92.2%(59/64),略优于对照组89.1%(5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者52例(8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其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不会对乳房美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5.
的 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针对不同民族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提供指导或干预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配对研究,选择新疆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4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00例)、健康对照4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00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常吃鸡肉和烤肉(≥250 g/周)和乳腺良性疾病史是汉族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OR>1),初潮年龄晚(>12岁)、哺乳、饮酒(≥8 g/周)和参加体育活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生产次数多(>2次)、教育程度高(>高中)、乳腺良性疾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是维吾尔族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OR>1),初潮年龄晚(>12岁)、哺乳和参加体育活动等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间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分析两者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新疆地区乳腺癌人群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图像引导放射(IGRT)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并接受保乳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IGRT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靶区及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急性毒性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IGRT组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均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RT组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Ⅱ度急性皮肤毒性反应。放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IMRT和IGRT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法放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IGRT具有更高的放射治疗精准度,能更好地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化疗后动态调强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 11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先行4~6周期化疗再三维适形(6例)和动态调强放疗(111例).化疗分别采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紫杉醇+多柔比星)、NE(长春瑞滨+表阿霉素)、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放疗采用6 MV-X线全乳腺调强放疗50Gy,瘤床电子线外照射加量10 Gy;其中68例患者锁骨上预防性照射50 Gy,42例肿块位于内侧象限的同时照射内乳淋巴引流区,锁骨上区、内乳区及胸壁均包在一个靶区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加用内分泌治疗.治疗结束后6~12个月由2位医师评分评价美容效果.结果 随访至2009年9月,随访率为94.0%,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14、91例.全组3生存率为99.1%,5年生存率为96%,5年无瘤生存率为88%,局部复发率为3.6%,美容效果满意者为100%.放疗中及放疗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放射性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 乳腺保乳术+化疗后胸壁动态调强放疗使靶区得到更均匀照射,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全脑放疗与适形调强局部加量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34例采用全脑放疗30 Gy后局部缩野照射者为观察组,34例全程局部缩野照射者为对照组,治疗2个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灶临床控制率为55.9%(1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者23例(6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例(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分别为(89.9±6.3)分、(72.8±5.9)分,均比同组治疗前[(58.9±7.3)分、(59.7±6.9)分]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34) vs 50.0%(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相当。结论应用全脑放疗与适形调强局部加量放疗联合治疗乳腺癌脑转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男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未放疗组和放疗组。未放疗组10例术后实施辅助化疗,对放疗组11例术后实施放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未放疗组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放疗组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放疗组高于未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27%,随访发现,2例死亡,生存率为81.82%。3年内6例复发,复发率为54.55%;5例有远处转移,转移率为45.45%。结论放疗对男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生存率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汉、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6月-2009年10月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33例汉族和103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发病共同危险因素为绝经年龄晚、肿瘤家庭史、遭遇重大挫折,其中腌渍食物摄入次数多为汉族妇女乳腺癌单独的危险因素(OR=2.729,95%CI=1.762~4.228),肉类摄入次数多(OR=2.744,95%CI=1.784~4.221)是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单独的危险因素;月经规律(OR=0.475,95%CI=0.252~0.893)、蔬菜摄入次数多(OR=0.498,95%CI=0.348~0.712)为汉族妇女乳腺癌保护因素;初潮年龄晚(OR=0.676,95%CI=0.536~0.812),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OR=0.496,95%CI=0.269~0.618),活产次数多(OR=0.306,95%CI=0.097~0.965)为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保护因素。结论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