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FHIT是1996年Ohta等[1]于染色体3P14.2上克隆出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FHIT蛋白的功能类似于Ap4A不对称水解酶,推测其基因失活导致Ap4A水平增高,DNA合成增加,细胞增殖.PTEN是一个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是继p53基因之后发现的人类肿瘤中常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2].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大肠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TEN基因蛋白、FHIT基因蛋白进行检测,旨在观察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演变及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评价是否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三联方案药物搭配、剂量的效果来探索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的方案。方法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 2 40例 ,随机分成三组 :OBF组 :O奥美拉唑 2 0 mg+B果胶铋 2 0 0 mg+F呋喃唑酮 10 0 mg;OBG组 :O奥美拉唑 2 0 mg+B果胶铋 2 0 0 mg+G庆大霉素缓释片 80 mg;OBM组 :O奥美拉唑 2 0m g+B果胶铋 2 0 0 m g+M甲硝唑 40 mg,所有药物均每日 2次 ,疗程 7d。结果 :实际完成 2 2 7例 ,Hp根除率分别为OBF 87.5 % (6 3/72 ) ,OBG 82 .5 % (6 6 /80 ) ,OBM 6 8% (5 1/75 ) ,P<0 .0 5。结论 :OBF和 OBG疗法具有疗效高 ,副作用小 ,价廉等特点 ,是理想的根除 Hp方案。  相似文献   
3.
莫沙必利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西咪替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莫沙必利组120例: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西咪替丁800mg,每日一次;多潘立酮组120例;多潘立酮10mg,每日三次,西咪替丁800mg,每日一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际完成226例,莫沙必利组总有效率为92.8%(103/11),多潘立酮组总有效率为78.3%(90/115),P<0.01。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地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西咪替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 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莫沙必利组 12 0例 :莫沙必利 5 m g,每日三次 ,西咪替丁 80 0 mg,每日一次 ;多潘立酮组 12 0例 ;多潘立酮 10 mg,每日三次 ,西咪替丁 80 0 m g,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实际完成 2 2 6例 ,莫沙必利组总有效率为 92 .8% (10 3/ 111) ,多潘立酮组总有效率为 78.3% (90 / 115 ) ,P<0 .0 1。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地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三联方案药物搭配,剂量的效果来探索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方案。方法: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三组:OBF组:O奥美拉唑20mg B果胶铋200mg F呋喃唑酮100mg;OBG组:O奥美拉唑20mg B果胶铋200mg G庆大霉素缓释片80mg,OBM组:O奥美拉唑20mg B果胶铋200mg M甲硝唑40mg,所有药物均每日2次,疗程7d,结果:实际完成227例,Hp根除率分别为OBF87.5%(63/72),OBG 82.5%(66/80),OBM68%(51/75),P<0.05,结论:OBF和OBG疗法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价廉等特点,是理想的根除Hp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治疗脾功能亢进和某些血液病,采用全脾切除,但由于其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使临床难以推广应用.脾脏不但具有储血、造血、滤血等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脾脏含量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还有K细胞、NK细胞,因此具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作用,脾切除后IgM水平恒定下降,调理素和tufts因子活性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易导致致死性的暴发性感染(OPSI),其发生率为1.45%~3.22%,死亡率高于脾正常者的50倍~200倍[1].自1973年Maddison首先把放射介入技术引入到全脾栓塞术,成功地治疗1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研究.1979年Spigos对该方法加以改进,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亢,其并发症明显少于全脾栓塞,而且保留部分脾脏功能,避免了在"无脾状态”下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据估计所有人群特别是儿童必须保留30%~50%有功能的脾实质才能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所以部分脾栓塞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有价值的非手术疗法,故被誉为"内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因间断发热30 d,尿量减少4 d,抽搐2次并舌部咬伤入院.入院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入院前30 d已多次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入院时体温为37.2℃,无咳嗽、咯痰,胸片正常.为预防感染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3 g/d,连用7 d;头孢他啶,4 g/d,连用4 d.  相似文献   
9.
10.
背根反射在炎症痛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见的外周神经源性疼痛中,通常是由于外周神经轴突的损伤诱发的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及痛觉超敏(allodynia)和由于组织的损伤导致从初级传入纤维、损伤的组织或血液循环释放一些内源性炎性物质,包括神经递质[谷氨酸、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他多肽],前列腺素,K+,5-HT,组胺,腺苷,缓激肽等,这些活性物质被释放到胞间引起血管扩张(红、热),血浆渗出(肿胀)而诱发炎症痛,通常我们将由初级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物质引起的炎症痛称为神经源性炎症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