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根据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本院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加强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增强领导重视程度,护理部参与管理,加强检查的力度。结果:针对难点进行认真整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只有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抓好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护理部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在现有的条件下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抚触对产妇在连硬麻醉下实施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过程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利用视觉相似测量和交谈测量紧张度、脉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用于测量生理性应激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抚触组中焦虑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及脉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于连硬麻醉下剖宫产过程中,抚触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护理介入可能减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倍他乐克、阿司匹林、奥扎格雷口服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和血脂变化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以及血脂变化、硝酸甘油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可减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并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即中医学"胸痹",是指胸间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心前区闷塞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故围手术期护理极为重要[1]。目前,外科护士在围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肝、肾[1]。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西医学脑出血、颅内血栓形成、颅内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8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心理干预,研究组在心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按摩和安慰性抚触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焦虑程度、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呼吸、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和血压的升高及心率、呼吸的增快,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间断胃冲洗、清洁灌肠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电动洗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于1,24,48,72h采集静脉血,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并从病程、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反跳例数、中间综合征例数、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上述各项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加间断胃冲洗联合清洁灌肠,可缩短病程,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快,阿托品和解磷定用量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感染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01-2008-12 3 600名新生儿为第一组,2009-01-2009-12 4 000名新生儿为第二组。2009-01对新生儿采血规程,进行了细化管理,对两组进行采血部位感染的统计。结果一组感染数为5例,感染率为0.14%;二组感染数为1例,感染率为0.025%。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化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重视每一细节,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