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新沂市疾病监测点1992年意外死亡原因分析新沂市卫生防疫站朱恩学随着导致意外死亡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增加,使意外死亡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问题。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现将我市疾病监测点1992年居民意外死亡资料整理分析如下:资料来源来源于新沂市199...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的急门诊手外伤中.单纯手指侧方组织缺损的病例远远少于其它手外伤。在处理这类手外伤中,传统的方法常用邻指皮瓣或邻指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瓣转移修复.也有使用邻指真皮皮下组织瓣修复的。1998年3月至2003年4月我们在所接诊的这类伤者中,手术方法作了些改进,利用同手指指背真皮皮下组织瓣翻转180度修复同指侧方组织缺损,临床修复21例31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5岁.左足背、足趾反复肿胀2年,进行性加重伴有皮肤溃破2月入院.每次发作肿胀半月左右自行消退,除伴有轻微疼痛不适外,无发热畏寒.右足无自觉症状,入院体检时发现小趾短缩、杵状畸形改变.患者无家族史,全身发育、营养及智力均属正常.查体:左足远侧1/3和全部足趾均明显肿胀,皮肤增厚呈硬皮样改变,皮温不高,局部压痛不明显,足背肿胀部分有色素沉着,足趾有不同程度的增粗、短缩和杵状  相似文献   
5.
牙体手术(洞型制备)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曾已几经改革,但还需要更靠近临床。因此,设计了改进的教学方法,并做了分组对照研究。一、方法和步骤(一)观察对象。大连医科大学口腔系九二级学生,共33人,入学时随机分成两组,Ⅰ组16人,Ⅱ组17人。前3年,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Ⅰ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称传统组),Ⅱ组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简称改进组)。(二)实验器材。蜡牙(体积10倍于正常牙体):132颗,每人4颗,分别为,用蜡刀雕刻标准洞型。全口钢玉模型牙:简称钢玉牙(浙江省丽水市医疗器械教具厂生产),17…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 MKN45人胃癌细胞株3~H-TDR 掺入情况,在体外实验研究潘生丁和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二者间有显著的协同效应(P<0.01),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本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的特点,以进一步消除麻疹,对本市1991~1997年麻疹的疫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1991~1997年共报告麻疹103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2.94/10万,均为散发病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但主要集中在3~5月,其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1.17%,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最小为6月龄,最大32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36岁。其中<1岁(下转第60页)占19.42%,l—4岁占25.24%,5—9岁占30.10%,10—14岁占11.65%,15—19岁占占4.85%,>20岁占8.74%。说明本市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TRA诱导后患者血清G—CSF升高的机制是否与原代APL细胞分泌G—CSF变化有关,并探讨其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原代APL细胞的增殖性变化。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原代APL细胞培养上清G—CSF水平的变化,RT-PCR方法测定Nm23或G-CSF mRNA表达水平。结果ATRA诱导治疗后,AP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平均12天达到高峰,并且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APL患者血清G—CSF水平升高,原代APL细胞体外培养24小时后,上清中的G—CSF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原代APL细胞G—CSF mRNA表达升高,与Nm23表达变化成相反趋势。结论ATRA诱导高表达的G—CSF可能与Nm23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房肿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心房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92例心房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1)592例心房肿瘤中良性肿瘤最多,共559例(94.4%),其中黏液瘤最多见(540例,91.2%);原发恶性肿瘤22例;转移性肿瘤11例。(2)心房黏液瘤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6.3%,具有典型超声心动图特征。(3)本研究资料中发现8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患者,该病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子宫肌瘤或行子宫切除术病史,此病具有典型超声心动图特征。结论不同类型心房肿瘤具有不同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及心内平滑肌瘤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