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颅骨缺损行Ⅰ期人工颅骨修补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Ⅰ期人工颅骨修补术是我院创伤外科为减轻外伤性颅骨骨折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和并发症而研究的一种治疗方法。1998~2002年我院收治的165例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6例)采用开颅去骨瓣术及Ⅰ期人工颅骨修补术;对照组(79例)采用开颅去骨瓣术及3个月后行Ⅱ期人工颅骨修补术,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就术后观察要点、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探讨适宜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临床医生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进一步认识,及椎弓根钉的广泛应用,多数胸腰椎骨折病人获得了正确的处理,远期因陈旧性骨折来就诊的人数减少[1]。陈旧性骨折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僵硬的后凸畸形,进一步引起脊柱不稳,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这时多需手术治疗[2],但是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式多样,手术效果不如新鲜骨折满意。本文对其手术治疗策略作一综述。1手术原因分析陈旧性骨折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有:①脊髓神经受压;②局部不稳定;③后凸畸形[3]。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因素为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6月~2005年10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的1082例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并就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共出现50例次,占同期治疗病例的4.62%。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6.
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纤溶3个方面研究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家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测定家兔体外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小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及小鼠全血凝块质量等指标,考察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竹叶提取物静脉给药可显著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所致肺血栓小鼠的存活率;明显抑制家兔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显著降低小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轻小鼠全血凝块重量;其体外给药能显著延长家兔凝血酶、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尝试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欠佳。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细胞移植、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的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清楚。大多认为与患者年龄、脊柱损伤类型及外伤力密切相关。其损伤机制多见于儿童和50岁以上患者,前者由于脊柱椎体关节面发育不全,颈椎存在不稳状态。后者常合并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纵韧带钙化,颈椎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定等原始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受累明显而下肢受累程度较轻,直肠膀胱功能障碍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不同程度损害。对于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中老年患者主张手术治疗,认为虽然原有颈椎疾病的存在使颈椎结构装置失稳,但由于各种机制代偿使颈脊髓在此节段椎管内的顺应性增强,在椎管内相容性较好,故脊髓神经损伤不明显或较轻,然一旦突如其发瞬间外力形成,加之原有疾病启动,颈脊髓受到点状应力的冲击,失代偿状态,出现充血、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椎管容纳有限,颈脊髓处于窘迫。因此,迅速减压手术可望拯救濒临缺血坏死脊髓神经组织、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退素D2(RvD2)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vD2组,每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RvD2组均采用自体髓核组织填充法制作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相应手术部位,不作其它处理。造模成功后连续3d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鞘内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RvD2组则鞘内给予RvD2溶液10ng/10μl。于造模前1d和造模成功后连续7d观察3组大鼠术侧的50%缩足阈值(PWT),并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获取大鼠术侧L4至L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的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蛋白表达含量。 结果 造模成功后第1~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50%PWT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3~7天,RvD2组的50%PWT分别为(6.31±2.11)g、(7.37±1.58)g、(7.96±1.73)g、(8.46±1.55)g、(8.55±1.44)g,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脊髓背角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RvD2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vD2可减轻非压迫性椎间盘突出大鼠的根性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下调促炎因子以及上调抗炎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1~3])。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流注性骨赘和钙化等特征性改变,可导致脊柱强直,从而使脊柱易在创伤下甚至微小外力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