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连锁经营一般占市场销售额的1/3以上,美国达60%.日本连锁经营占零售商业的主导地位,最大的“大荣”连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德国最大的10家连锁店,1992年营业额总和超过3350亿马克.在西方发达国家方兴未艾的连锁经营,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粮食副食品、机械五金、餐饮等行业迅速流行开来.1 连锁经营完全适用于医药商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旧的商业流通体系逐步解体,运转几十年的“一、二、三、零”的经营体制已经结束.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医药商业经营体制尚未建立.目前国家医药商业竞争激烈,流通秩序紊乱.批发业因厂家与医疗单位直接销售而相对萎缩.零售比重虽然增大.但由于经营品种有限,难以建立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商场,加上零售消费者分散.所以目前医药商业零售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网点分散,各自为战,经营能力弱,造成内耗  相似文献   
2.
唐群新  田国刚  朱少飞 《海南医学》2006,17(8):120-120,12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时对颅脑显微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择期颅内占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FP组以芬太尼0.03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维持,RP组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视病人血压,脉搏及术中反应调整异丙酚用量,维持麻醉平稳,记录异丙酚用量,停药至拨管时间.结果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3μg/(kg·min)都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RP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FP组、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FP组.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用于颅脑显微手术清醒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M组、C组、MR组和R组(n=8),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 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 WT),最后一次M WT测定结束后,随机取4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后,MWT均升高(P<0.05),虽然MR组MWT有降低趋势,但在第7天M WT仅比第1天下降43%,表明第3天后雷帕霉素与吗啡合用能部分逆转吗啡耐受的形成。Western blot结果:与C组比较,M组、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均上调(P<0.05)。与M组比较,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M组比较,第7天MR组脊髓背角Beclin-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吗啡耐受开始形成时合用雷帕霉素可以部分逆转脊髓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院用ZITI— 2 0 0 0血液回收机为术中大出血病人实施自体血液回输 15例。现就其中 2例出血量 2万余毫升的特大出血病例的抢救处理情况总结如下。1 病例简介病例 1 男 ,39岁 ,75kg。因车祸致腹部闭合外伤、休克送入院。查体 :BP 30~ 80 / 0~ 5 0mmHg ,HR 12 0次 /min ,皮肤苍白 ,神志淡漠 ,Hb 74g/L。立即开放中心静脉 ,快速输注晶胶液 ,快诱导插管IPPV通气。开腹后 ,腹腔血吸入ZITI— 2 0 0 0血液回收机储血罐 ,用肝素 (40U/mL)抗凝 ,经过过滤、清洗获得红细胞悬液 (Hct 0 33) 82 5 0mL快速回输。探明无污染 ,继续引流的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3~8岁,随机分为3组。F1组: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1μg/kg的芬太尼,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25μg/kg的芬太尼;F2组: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2μg/kg的芬太尼,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5μg/kg的芬太尼;C组:对照组,在上述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毕到拔管)和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的躁动发生率以及小儿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结果:F2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与F1组(P<0.05);F1和F2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时静注1μg/kg且于术中每隔30 min追加0.25μg/kg的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且不明显增加拔管时间,有利于七氟醚麻醉后的平稳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B超的价值。方法对22例大脑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皮质下占位病变,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病变的解剖边界,在全凭静脉麻醉下结合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翻转(SEP-PR)、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确定功能区边界,根据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切除病变。结果 22例病变均成功实施了术中超声定位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全组脑功能区皮层结构得到保护,10例因超声的实时监测而避免或减少了病变的残留。术后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实时B超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安全、方便、实用的辅助技术,全凭静脉麻醉下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对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形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注药组、手术组及实验组。采用热辐射法(热痛敏)、von Frey细丝法(机械痛敏)及疼痛累计评分法(疼痛保护反应)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2、4、6 h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术后2、4、6 h背根神经节(DRG)的NKCC1表达,并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热痛阈均降低(P<0.05);实验组热痛阈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注药组大鼠在注药后2 h的机械痛阈升高(P<0.05),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疼痛累计评分均升高(P<0.05),但手术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及实验组在各时间点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多(P<0.01);组间比较,实验组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布美他尼能提高切口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降低疼痛累计评分,减少切口痛模型大鼠DRG的NKCC1的表达,提示布美他尼对急性疼痛过敏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活动有关。NKCC1对急性痛觉过敏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前用药对循环、呼吸功能和腺体分泌的影响,并与阿托品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ERCP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静注阿托品(A组)或盐酸戊乙奎醚(P组)0.01mg/kg,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内镜,并以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前及术后口干程度、手术时间、意识消失和恢复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HR稍增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SP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前及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经静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前应用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轻,不增加心率,抑制腺体分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