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构建含人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初步研究NT-3的在体功能做准备。方法:酶切法从已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NT-3-pIRES2-DsRed2质粒中切下含有NT-3和DsRed2(包括连接区域pIRES2)的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质粒pAdShuttle-CMV的多克隆位点中,电穿孔法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AdShuttle-CMV-NT-3-DsRed2和预转入人肠杆菌BJ5183的穿梭载体pAdEasy-1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PacⅠ酶切线性化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形成表达NT-3目的蛋白和红色荧光的腺病毒。通过293T细胞3轮扩增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高滴度的纯化腺病毒。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同源重组质粒载体的DNA测序证实腺病毒载体中含有NT-3的目的片段,Western blot证实感染重组腺病毒的293T细胞中有相应的NT-3蛋白表达;病毒滴度为109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同时表达NT-3蛋白和红色荧光的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咽喉部异物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咽喉部异物6713例,其中传统方式诊断咽喉部异物3331例,并成功治疗2898例,电子喉镜诊断咽喉部异物1475例,并成功治疗1473例。统计异物在咽喉各部位概率及尖锐异物和非尖锐异物的诊断率。比较电子喉镜和传统方式治疗咽喉各部位异物的成功率。结果电子喉镜相比传统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咽喉部尖锐异物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尖锐异物诊断率稍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部尖锐异物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非尖锐异物(P<0.05)。传统方式下咽喉部异物成功取出比例为87.00%,电子喉镜下咽喉部异物成功取出比例为99.86%。结论电子喉镜诊断和治疗咽喉部异物比传统方式有明显优势,具有照明充分、定位准确、操作精确的特点,是治疗咽喉部异物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耳中毒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及耳蜗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6耳)。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GM+中药组(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分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组)及GM4-生理盐水组每天腹腔注射GM100mg/kg,连续15天,腹腔注射GM第一天起GM+中药各组分别灌服高、中、低浓度中药复方汤剂,GM+生理盐水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0天,灌胃结束后测试ABR反应阈,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耳蜗组织中NT-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M+生理盐水组及GM+低浓度中药组ABR波Ⅲ反应阈显著升高(P〈0.01),耳蜗NT-3蛋白含量下降(P〈0.01);GM+高、中浓度中药组ABR波Ⅲ反应阈升高,耳蜗NT-3蛋白含量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浓度补肾活血通窍中药复方可显著减轻GM所致的小鼠耳蜗NT-3含量降低和ABR反应阈升高的程度(P〈0.01),从而有效减轻GM对小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腺病毒(Ad-EG-FP)经由小鼠耳后圆窗径路导入内耳的可行性,分析EGFP在耳蜗内的表达特点。方法 19只健康的8~9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d-EGFP组7只,人工外淋巴液组6只,两组通过耳后切口圆窗径路注射,分别导入Ad-EGFP和人工外淋巴液;空白对照组6只,未予处理。各组均于术前3日和术后7日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术后7日取出耳蜗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内耳的分布并行免疫组化观察EGFP在基底膜的表达。结果 3组动物术前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Ad-EGFP组ABR反应阈为62.86±9.94dBSPL,人工外淋巴液组ABR反应阈为60.83±9.70dBSPL,均较术前(37.86±8.59和34.16±8.04dBSPL)及空白对照组(40.83±8.61dBSPL)高(P值均〈0.05);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后ABR反应阈无变化,Ad-EGFP组与人工外淋巴液组术后7天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d-EGFP组Ad-EGFP导入后在基底膜上可见EGFP呈广泛表达,人工外淋巴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基底膜未见荧光表达。结论外源性基因可经内耳圆窗导入并在耳蜗基底膜上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方法:130只SD大鼠分4组,A、B、C组为实验组,各40只;D组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膨胀海绵片(Merocel,3mm×5mm)或明胶海绵团块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mm。运用或不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后2、3、5、7d分批处死A、B、C组大鼠各10只。直接处死D组大鼠10只。解剖并观察鼻中隔,解剖过程中经内镜采图。术后7d各组取左侧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A组膨胀海绵片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填塞3d后8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细菌培养均获阳性结果。B组无菌膨胀海绵片鼻腔填塞5d后7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与之发生率逐步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解剖见大鼠鼻中隔前下部存在解剖上的膜性薄弱区域。鼻中隔穿孔均发生于该区域,与膨胀海绵填塞部位无重叠。结论:鼻中隔穿孔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发生及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鼻中隔结构强度,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穿孔的必要条件,而引流障碍和感染可促进鼻中隔穿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神经瘫痪作为一种功能性残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由于面神经分化程度高、再生潜力低等原因,面神经损伤修复极具挑战。近年来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基因工程疗法、理疗与心理干预等,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面神经解剖特点和修复机制入手,对面神经损伤修复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并期待未来有更多切实有效的研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