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曾武章  张泽英 《江西医药》2006,41(3):145-146
目的分析总结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5例恶性胸膜问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2例误诊为肺癌胸膜转移。结论胸膜活检是确诊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介导质粒pCMVβ-Gal对A549细胞的转染效率;观察氯喹对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转基因效率的影响.方法:合成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将其独自和在不同浓度的氨喹作用下,分别介导质粒pCMVβ-Gal转染A549细胞,用酶联免疫法定量分析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单独使用未能有效介导质粒pCMVβ-Gal转染A549细胞,但在氯喹作用下能显著提高其介导的转基因效率.结论: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单独作用未能有效介导质粒pCMVβ-Gal对A549细胞的转染,当加入50μM、10(μM氯喹时,其转染效率则明显提高.但当其浓度为200 μM时,其转染效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298例,根据合并急性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组(178例)及支气管扩张非急性感染组(120例),所有患者行病原菌培养,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非急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组患者,(t=2.42,P=0.001;t=11.00,P0.001;t=8.11,P0.001);178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6株,分离率为70.79%,革兰阴性菌共93株,以铜绿假单胞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17株最常见,革兰阳性菌17株,真菌16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0.91%及95.4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为88.24%。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增高,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对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热毒宁、氨溴索、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氨溴索20 mg,2次/d,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 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20ml,1次/d.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45/55)和94.55%(52/55),对照组分别为40.00%(22/55)和80.00%(44/5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41,x2=5.238,P<0.01或<0.05).观察组咳嗽改善、呼吸困难改善、湿啰音改善、住院时间分别为(3.3±0.6)、(3.2±0.5)、(3.5±0.5)、(6.2±1.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8±0.8)、(5.4±0.7)、(4.6±0.8)、(8.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分别为(264.6±107.2) ng/L和(341.6±114.3) ng/L、(12.5±4.6) pg/L和(24.5 ±5.3) pg/L、(43.6±11.2) ng/L和(58.6±12.5)ng/L,均较治疗前的(452.3±126.6) ng/L和(459.8±124.7) ng/L、(30.6±6.3) pg/L和(31.2±6.6) pg/L、(68.2±14.4) ng/L和(67.9±14.5) n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为(18.2±7.2) ng/L和(14.6±6.8) ng/L,均较治疗前的(13.7±6.2) ng/L和(13.5±6.4) n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氨溴索、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ET水平,解除气管痉挛,快速缓解不适症状,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武章 《临床医学》2006,26(5):34-3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4mg组:纳洛酮4mg加入生理盐水40ml微泵注入(4ml/h);2mg组:纳洛酮2mg加入生理盐水40ml微泵注入(4ml/h);对照组:给予尼可刹米3支和洛贝林3支静脉滴注。3组的疗程均为5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评定疗效。结果4mg组及2mg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mg组在治疗第3天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面优于2mg组,但到治疗第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大剂量纳洛酮(4mg)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早期要优于小剂量的纳洛酮(2mg),但在治疗后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