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20%左右[1],既往多在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及导管介入封堵,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介入封堵手术适应症窄等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封堵技术,2005~2006年我科对30例房缺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胸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手术时间、术后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镇痛药使用率、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MICS)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2至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均良好恢复。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为稳定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微创、美观、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等显著的优势,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用时和术后恢复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在移植前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周、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心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及制定临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1年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12例患者,其中35例发生术后感染,477例未发生感染。采集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BMI、基础病情况、是否为二次手术、术前EF值、麻醉风险评分、气管插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6.84%。15例患者年龄>70岁,24例于术后10 d内发生感染,11例于秋季发生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37.14%)与表浅手术切口(25.71%)。本次研究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61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同样为61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封堵器移位,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而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②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心脏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大,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小,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远期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用外科修补术,观察组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97)与对照组(n=83),观察组患者接受外科修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接受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各有其特点,外科修补术手术成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并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