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氯芬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 2 0 0 3年上半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1例随机分成两组 ,均给予控制血压、活血化瘀、脑保护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口服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变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改变 ,治疗组有效率 97.8% ,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76.0 % (P <0 .0 5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的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P均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血流量P <0 .0 1 ;治疗后两组之间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和脑循环的改善 ,提高治愈率 ,减少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靶剂量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组:Betaloc组40例,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 Betaloc;Carvedilol组40例,常规治疗 Carvedilol。随访1~2年,观察二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HR*SBP)、LVEDD、LVESD、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carvedilol组在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善上较betaloc组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组间HR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MWD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尤其carvedilol组(P<0.05)。Carvedilol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联用靶剂量carvedilol治疗CHF安全有效,可在ACEI上进一步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arvedilol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Carvedilol;Betaloc组40例,常规治疗+Betaloc。随访1~2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HR×SBP)、LVEDD、LVESD、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Carvedilol组在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善上较Betaloc组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组间HR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MWD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尤其Carvedilol组(P<0.05)。Carvedilol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联用Carvedilol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要求,插入纤支镜后先吸出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然后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50ml/d)则再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术;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支气管冲洗前后比较PaO2有非常显著升高,PaCO2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15例进行第二次支气管冲洗后较第二次冲洗前PaO2上升不明显(P〉0.05),而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创通气前后PaO2亦有显著上升(P〈0.01),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86.4%,改为有创通气者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成功率75%,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支气管冲洗术联合NIPPV抢救COPD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SBPV)的变化,推测SSBPV在EH上的病生理机制。 方法用无袖带式动态血压仪检测31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EH患者的SSBPV,并与正常组(n=32)比较。按静坐、站立、心算、握力、踏车依次进行,每组监测10分钟,每2次心跳采样1次,有效血压记录不少于300点。 结果(1)EH组与对照组在踏车时的SSBPV较其余的状态差异均显著(P<0.01)。(2)对照组中SSBPV依次为握力>站立>心算>静坐,且各状态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站立与静坐间(P<0.01)。(3)EH组心算与握力时的SSBPV较同组静坐时差异显著(P<0.05)。(4)EH组静坐、站立、心算时的SSB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但握力、踏车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 结论无论EH患者抑或正常人,脑力劳动与等长、等张运动是SSBPV增强的重要因素,体位改变对SSBPV的意义尚不能肯定。SSBPV既与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也可独立于收缩压之外。EH较正常人于静坐、站立、心算时SSBPV明显升高,但握力、踏车时差异不显著。SSBPV增大是EH一个重要特征,主要由于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减退及阻力小动脉结构重塑所致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其可能参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6.
血清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敬树  曹承吉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0):488-488,490
颈动脉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受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何小俊等[2]报道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3].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期更好地防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7.
102名健康中年人运动试验前后舒张功能的正常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中年人运动试验前后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分别测量102名健康中年人静息时、运动试验后15min及60min的E峰最大流速(EPFV)、A峰最大流速(APFV)、EPFV/APFV(EK/A)比值、E峰减速时间(Edt)。结果:健康中年人运动试验后15min及60min EPFV、E/A比值、Edt与静息时相比均明显下降。APFV运动试验前后无差异。运动试验后15min E/A比值比静息时降低0.5以内。结论:健康中年人运动试验后舒张功能存在生理性下降,运动后15min的E/A比值较静息时明显降低,但应<0.5。  相似文献   
8.
9.
正常人血压变异性分析方法及生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正常人长时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 (95 %可信限 ) ,并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 选择 6 2名正常人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性别和年龄匹配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指标。结果 ① 2 4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12 90、5 0 1;白昼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11 31、4 2 3;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 <9 90、2 6 7。②L BPV强度依次为 2 4h收缩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 >夜间收缩压变异 ;2 4h舒张压变异 >白昼舒张压变异 >夜间舒张压变异。③ 2 4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在正常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不同年龄段的 2 4h收缩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动态平衡是血压变异得以维持在生理范畴的重要机制。增强的血压变异与体力及脑力劳动有关 ,而睡眠是降低血压变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冲洗术在救治危重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支气管哮喘往往来势凶猛,临床处理不慎则死亡率极高。1995年2月至今,我们应用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冲洗术抢救18例危重哮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