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6例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PBC患者中黄疸33例(91.7%)、皮肤瘙痒27例(75.0%)、腹水22例(61.1%)。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149.2±65.6)μmol/L、碱性磷酸酶(298.6±128.1)U/L,γ-谷氨酰转肽酶(172.6±84.9)U/L;免疫学指标:IgM(4.98±3.1)g/L,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30例(83.3%),GP210阳性5例(13.9%),SP100阳性2例(5.6%)。肝肾微粒体LKM-1阳性2例(5.6%)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LC-1)抗体(2.8%),抗核抗体(ANA)5例(13.9%)。36例患者经熊去氧胆酸等治疗,31例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6.1%。结论:PBC以中年女性多见,黄疸、皮肤瘙痒为患者最主要表现,AMA-M2、GP210、SP100等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P B C的重要依据之一,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苦黄注射液致药物热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黄注射液系中药制剂,由苦参、大黄、大青叶、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有湿热内蕴、胆汁外溢、黄疸胁痛、乏力、纳差等症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退黄作用.我院在应用苦黄静脉滴注治疗黄疸型肝炎时发生2例药物热,报告如下.例1:女41岁,因乏力1月,纳差、尿黄3 d于2002年4月17日入院.查体:体温37℃,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3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急救方法路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显著提升了救治成功率,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苦黄注射液系中药制剂,由苦参、大黄、大青叶、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有湿热内蕴、胆汁外溢、黄疸胁痛、乏力、纳差等症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退黄作用。我院在应用苦黄静滴治疗黄疸型肝炎时发生2例药物热,报告如下:例1女,41岁。因乏力1月,纳差、尿黄3d于2002年4月16日入院。查体:T37℃,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无异常。肝功能检查:T-Bil79.7μmol·L-1,D-Bil51.2μmol·L-1,TP73.9g·L-1,GLB27.6g·L-1,ALT1824U·L-1,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