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退缩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7年7月—2021年7月诊治的129例HER2阴性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分析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χ2检验、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HER2阴性、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向心性退缩占62.02%,非向心性退缩占37.9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分期与退缩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肿瘤越大、浸润程度越深,非向心性退缩可能性越大。临床中对于cT4的原发肿瘤,新辅助治疗后选择保乳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p21waf1基因转染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中心体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IRES-p21waf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中心体复制情况.结果 p21waf1基因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生长显著受抑制,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转染组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0.52±3.21)%、(16.38 4±1.17)%、(9.42 ±0.98)%,未转染组则为(49.84±1.58)%、(36.83±1.36)%、(15.64±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5、《0.05.中心体复制异常的乳腺癌细胞数较转染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p21waf1基因转染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中心体的异常复制,进而阻止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诊治1例重度氟乙酰胺杀鼠药中毒20余天,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得以康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28岁,因反复频繁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20余天,从院外急诊转入我院治疗。体检:体温36.8℃,脉搏110次/min,Bp18/11kPa,重度营养不良,消瘦,急性病容,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鼠药中毒近些年来常有发生,往往病情危急.治疗棘手,一旦延误治疗危及生命,留下难以逆转的后遗症。自2003~2007年我们应用腹膜透析为主的技术.治疗12例急性鼠药中毒患儿获得成功。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 应用PureGene DNA纯化系统提取5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初筛,对发现异常片段经重新扩增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 在5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个(5.8%)BRCA2的致病性突变(2001delTTAT,4099>T,5873C>A).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突变率达到12%(3/25),在单纯早发性乳腺癌病例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 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人群中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6.
急诊患者血液净化治疗过程的监护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血液净化是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紧急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往往因原发病因、继发症状以及治疗因素等影响,患者在血液净化转流中发生意外的机率较高。笔者通过对2000年1月~2002年6月期间在本院急诊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与同期行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急诊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监护与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及根据乳房畸形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术后1年以上,化疗及放疗结束半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及远位转移,患侧乳房出现继发畸形,要求修复重建患者30例,对患侧乳房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并根据组织缺损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重建,7例应用局部乳腺瓣法,2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法,2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法.结果 术后乳房形态及手感良好,优23例(76.7%),良7例(23.3%).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约2.5年,目前均处于无瘤生存状态.结论 保乳术后继发乳房畸形,可根据畸形不同程度,选择不同方法进行修复重建,修复重建后乳房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poA1-75G/A和+83C/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乳腺癌组217例,对照组221例。PCR-RFLP法检测ApoA1-75G/A和+83C/T基因多态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ApoA1-75G/A和+83C/T基因多态性。ApoA1-75G/A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尤其是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发病明显相关(OR=1.270,P=0.020;OR=1.445,P=0.003),与乳腺癌临床特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明显相关。+83C/T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明显相关(OR=1.517,P=0.005),与乳腺癌临床特征(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poA1-75G/A和+83C/T基因多态性增加了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可能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其BRCA1基因异常的表观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RT-PCR等方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中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30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甲基化率为43%,BRCA1 mRNA表达下降率为33%。在13例BRCA1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1 mRNA的表达下降率为55%,而在17例BRCA1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下降率为18%。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病人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74%)和mRNA表达下降率(54%),均分别高于T1+T2分级病人肿瘤组织的BRCA1甲基化率(26%)和mRNA表达下降率(30%);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61%)和mRNA表达下降率(46%),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7%)和mRNA表达下降率(16%)。结论:BRCA1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其mRNA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萧燕梅  曹伟红  杨江英 《海南医学》2009,20(12):166-16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救治急性化学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及血浆置换治疗63例急性化学中毒病患者。结果急性化学中毒患者经血液净化救治及积极的临床护理,均取得明显效果。结论血液净化技术复杂,影响效果的环节多,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及良好处世能力,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清除进入体内化学毒物,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