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其形成包括一系列病理过程 ,如内皮损伤及功能不良 ,黏附分子的表达 ,化学趋化物质的释放 ,单核细胞的募集 ,白细胞的黏附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取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的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免疫和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1] ,CD4 0 /CD4 0L(CD4 0 /CD4 0配体 )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 ,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 ,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就CD4 0配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1 CD4 0L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并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另一组32例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中14例为单支病变,12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3支病变。植入1个支架16例,植入2个支架10例,植入3个支架2例。60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择期PCI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NSTE-MI患者的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而介入治疗可一定程度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3.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既往无房颤病史4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mg/d持续口服,LDL-C分别降至80-99、60-79mg/dl,随访3年,记录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新发房颤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DL-C水平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A、B组新发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50%、1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4,P=0.02);A组MACE发生率18.50%与B组MACE发生率15.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13,P=0.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过度降低LDL-C水平,不能降低MACE发生率,新发房颤发生率可能增加,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2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于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后,颈动脉IMT变薄(P〈0.05),血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但在12周时,虽然TC、LDL-C明显下降,但IM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中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也成为临床常见的综合症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于2003年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慢性心衰流行病学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CD40配体(CD40L或CD154)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另选对照20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病例血小板表达CD40L和P-选择素(CD62P)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ACS患者(包括UA组和AMI组)血小板表达CD40L和CD62P的水平及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S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D40L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生,且可能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PCI术治疗,术前0—3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围术期(手术前后3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颈动脉粥样斑块减轻的程度分为明显逆转组和无明显逆转组,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结果明显逆转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无明显逆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10.2%VS.22.8%,P〈0.05;随访12个月时17.6%vs43.6%,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程度不一,有明显逆转的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曹东来  韩冷  倪杰 《中国医药》2014,(12):1741-174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25例),2组患者均先给予标准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观察2组患者的内源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NT-proBNP水平[(5 472 ±422) 、(3 892 ±22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7 627±276)、(5 983±39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有效率[60.0%(24/40)]低于治疗组[84.0% (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 =0.024).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5.9±5.9)%、(52.2±6.2)%]高于对照组[(35.9±3.8)%、(40.1±3.2)%,中心静脉压[(8.8±1.9)、(6.6±1.2) 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1 1.4±2.0)、(9.3 ±2.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随访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 (11/40)]高于治疗组[2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P=0.029).结论 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也成为临床常见的综合症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于2003年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慢性心衰流行病学结果:心衰患病率为0.9%, 65~74岁为1.3%[1]. 同时,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如CIBIS-Ⅱ及MERIT-H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射血分数,从而降低再住院率及总病死率[2-3].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非选择性第三代β受体,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同时具有α1受体阻滞.本研究选择慢性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在常规利尿剂,洋地黄, ACEI/ARB治疗基础上,观察应用卡维地洛对再入院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