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cad、MMP2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及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30例子宫内膜癌,16例对照组子宫内膜Ecad、MMP2的表达。结果:Ecad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Ecad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P<0.01)。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P<0.01);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cad、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cad、MMP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且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具有和子宫内膜癌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6.5%(2/31)、13.3%(4/30)。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其中4个发生于第192密码子(CAG→TAG),2个发生于第213密码子(CGA→TGA),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脾转移性宫颈鳞状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转移性宫颈鳞状细胞癌一例罗贤勇,普苹患者女,71岁。3个月前无诱因感左上腹疼痛,为阵发性隐痛,向左腰部放射,于1993年5月13日入院,体检:左上腹可触及10cm×10cm包块,脾触诊不满意。B超示“腹膜后包块(考虑宫颈癌腹膜后或脾转移)”,CT示...  相似文献   
5.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结果 内镜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5.6%和49.3%,而在肠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7%、46.2%和63.8%。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裂隙样溃疡和淋巴细胞聚集;肠结核的病理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 尽管找到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在鉴别诊断中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并肾乳头坏死一例汤保德,李红,尹维珍,普苹患者男,57岁。16年前确诊为糖尿病,一直口服D860、降糖灵治疗,病情稳定。1990年4月21日突然寒战、高热、尿急、尿频、尿痛,尿常规:白细胞(+++)。在当地医院经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1周,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颅内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复习1例原发颅内RDD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大体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回顾分析国内已报道的原发颅内RDD 19例.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RDD好发于中年男性.光镜下病变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伴局部纤维化,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弥漫浸润背景中见散在分布吞噬完整淋巴细胞的组织细胞.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 原发颅内RDD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因病变部位多样化、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上应与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性脑膜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慢性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鉴别.对于单发病例,手术切除病变既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又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p16蛋白表达及p16基因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14例导管内癌和 16例浸润性导管癌中p16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p16基因突变。结果 p16蛋白在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0、16 .1%( 5 /31)、35 .7%( 5 /14 )、43.7%( 7/16 ) ,在 1例不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中检测p16基因突变。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出现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 ,这种表达异常似乎与p16基因突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c-erbB-2,bcl-2和nm23-H1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c-erbB-2,bcl-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腺癌、腺鳞癌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P<0.05)。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高、中分化肺癌组和低分化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nm23-H1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肺癌组中显著高于转移组(P<0.05),且与伴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erbB-2,bcl-2及nm23-H1在肺癌的组织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检测三种基因蛋白可作为判断肺癌病人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CT及MRI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为肾上腺神经纤维瘤;均行开放手术治疗,随访2个月-6年无复发;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结论:对于肾上腺神经纤维瘤,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