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carcinoma,PT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PT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6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PTC患者疾病和预后情况,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对PTC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1)PTC患者维生素D水平(16.86±4.2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4.84±8.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9,P<0.001)。(2)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血清维生素D增加组3年OS分别为80.00%和94.44%(χ~2=3.682,P=0.046),3年RFS分别为70.00%和91.67%(χ~2=5.93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4)经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可得维生素D缺乏、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和Ⅲ-Ⅳ期肿瘤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患者其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者而言显著下降,与PTC肿瘤浸润深度、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将维生素D作为评估PTC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抗病毒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TACE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血清中乙肝病毒(HBV-DNA)载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HBV-DNA载量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GSH联合抗病毒TACE疗法能显著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HBV-DNA载量,有效减轻肝功能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培训模式对"三甲"医院静疗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方法:研究期间内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1160人,按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常规被动固定模式培训与按需主动培训,观察两组人员接受不同培训模式后,对优化静疗质量的影响。结果:按需主动培训模式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率、技能考核合格率、护理人员接受满意度优于被动常规培训工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岗位层级护理人员静疗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提高整体静疗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联合吗啡对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爆发痛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有爆发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在吗啡治疗疼痛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用吗啡治疗.用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患者爆发痛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值.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NRS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1.05)和(8.15±0.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2.25±0.58)和(4.0±0.72)分,实验组患者爆发痛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爆发痛.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诗琼 《当代医学》2010,16(24):14-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行神经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存在焦虑情绪;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在术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唐泽琴  易诗琼  唐晨曦 《西部医学》2010,22(11):2160-2161,216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的并发症,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全面的心理支持、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血肿、尿潴留、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栓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实施系统全面的心理支持、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能积极有效的预防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制定输液专科护士职责,落实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制定查房流程、查房内容,评价查房前后输液质量.结果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3、6个月后,护士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掌握程度显著优于查房前(P<0.01),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护士对化疗、静脉高营养患者选择中心静脉率提高,患者发生静脉炎及药液外渗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输液专科护士每日查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提高病区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9.
杨楠  陈宇  易诗琼  张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29-173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病人193例进行研究,病人均在STEMI后随诊至2019年10月8日,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比2组血常规指标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血常规指标与STEMI远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以ROC分析MPV对STEMI远期死亡的预测截断值,以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血常规指标比较显示,存活组病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MPV水平均低于死亡组病人(P < 0.05~P < 0.01),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死亡组病人(P < 0.01)。MPV对STEMI病人远期死亡预测截断值为13.14 fL,AUC为0.741,95%CI:0.658~0.824,灵敏度为78.94%(30/38),特异度为83.33%(105/126),准确度为82.32%(135/164),阳性预测值为58.82%(30/51),阴性预测值为92.92%(105/113)。ROC分析结果显示,MPV低水平组(MPV < 13.14 fL)病人113例,死亡8例;MPV高水平组(MPV ≥ 13.14 fL)51例,死亡30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MPV低水平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95%CI:31.09~34.26),高于MPV高水平组的25个月(95%CI:22.13~27.29)(P < 0.01)。MPV低水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78%低于高水平组的76.47%(P < 0.01)。193例STEMI病人中,共有98例(50.78%)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MPV水平高于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P < 0.01)。结论STEMI病人入院首次化验时MP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MPV可作为STEMI病人远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当STEMI病人MPV ≥ 13.14 fL时病人的远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同时MPV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的管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方法,对照组化疗间隙在医院肿瘤科应用常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在化疗间隙到社区进行PICC管道护理,与回原肿瘤科进行管道护理效果一样安全可行,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反复置入导管的痛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又可以方便患者及家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