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择70例结直肠癌患者,全部以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随机分组,Ⅰ组35例行系统手术室护理,Ⅱ组35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比较治疗效果,总结手术室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共70例患者术后状况均明显好转,住院时间:Ⅰ组为(8.12±3.14)d,Ⅱ组为(11.38±3.90)d,术后肠道功能转归时间:Ⅰ组(30.74±5.14)h,Ⅱ组(69.86±23.96)h,两项用时比较,均为Ⅰ组少于Ⅱ组,P<0.05。Ⅰ组中各1例发生吻合口瘘、造口狭窄问题,未有切口感染者,并发症发生率5.71%(2/35),Ⅱ组中吻合口瘘3例、造口狭窄2例、切口感染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2.86%(8/35),Ⅰ并发症发生率比Ⅱ组低,P<0.05。结论护理人员为实施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手术室护理服务,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护理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通过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保温干预,观察组另外给予可控式电热保温毯配合术中液体加温干预,比较整体效果。结果 麻醉开始时(T0)、手术开始时(T1)时,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0 min(T2)、4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体温较高,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小,差异显著(P<0.01);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体温、低体温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围术期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观察组的围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术中采取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可以维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体温,降低低体温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进行各类手术的患者84例,依据护理方法和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42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差异,指导护理实践。结果:舒适护理的患者在临床治愈、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手术完全顺利进行,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促进舒适度感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半肝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15例右半肝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1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50min,出血量150-350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并得到患者的最佳配合,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器械的处理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截瘫是指因暴力因素所致的脊柱损伤,从而引起脊髓损伤所导致的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等功能的丧失,这类病人往往病情突然、伤情严重、治疗复杂、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7.
喻水平  易美连 《江西医药》2022,(8):927-928+939
目的 分析连续饮食干预模式在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连续饮食干预,观察两组间干预前后的纤维化程度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肝脏硬度(stiffness)值为(6.34±1.11)kPa,对照组stiffness值为(7.05±1.37)kP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谷草转氨酶含量为(46.33±7.46)U/L,血清胆红素为(45.62±7.38)μmol/L,谷丙转氨酶为(61.45±8.75)U/L,对照组中干预后的谷草转氨酶含量为(63.42±5.57)U/L,血清胆红素为(55.14±8.47)μmol/L,谷丙转氨酶为(73.15±10.18)U/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为92.68%,对照组满意度为60.98%,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中,加入个体化连续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以及缓解患者的肝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