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多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仅依据临床表现一般难与细菌、病毒及结核菌感染作鉴别。自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我科引进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收治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Anti-Mp-IgM)检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23例。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本院儿科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月~15岁。其中,上呼吸道16例,气管炎18例,支气管炎14例,肺炎12例,均于入院后3天清晨空腹抽血作血清Anti-Mp-I…  相似文献   
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发病率低,临床并不多见,其发展各阶段的CT表现文献少有系统分析,临床容易忽视,常漏诊甚至误诊。笔者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AAC,探讨其病因,并根据其病理的3个阶段及CT表现将其分为3期,分别探讨各期的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血检测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CRP、WBC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全血CRP、WBC水平为(14.52±1.59)mg/L、(13.25±1.42)×109/L,高于对照组的(4.89±0.43)mg/L、(5.49±1.0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845、0.953,联合检测诊断加重最高。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效能,获得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LED冷光源蓝光仪与传统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比。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80例,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LED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5d。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检测值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医疗费用比对照组更低,成本效益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LED冷光源蓝光仪治疗,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发作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持续性癫痫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咪达唑仑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为(35.1±3.96)min,对照组的药物起效时间为(48.2±4.37)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7.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效果显著,较临床上一般使用的药物地西泮,起效快,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 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后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志愿者和1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T2WI-STIR、平扫和增强3D -STIR SPACE序列扫描.评价3种方法 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情况、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图像伪影,观察臂丛神经及其病变在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中的MR表现.结果 T2WI-STIR、平扫和增强3D -STIR SPACE序列扫描臂丛神经锁骨上段显示率分别为80%、80%、85%,臂丛锁骨下段显示率分别为55%、60%、85%.3种序列CNR分别为34.05±11.48、34.10±11.30、44.59±11.26,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对臂丛节后神经的CNR及其锁骨下段的显示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增强扫描能明显改善背景抑制效果,减少伪影,病变显示更清晰.结论 3D-STIR SPACE序列增强扫描能更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助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