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75篇
  免费   7723篇
  国内免费   4970篇
耳鼻咽喉   853篇
儿科学   1843篇
妇产科学   1045篇
基础医学   6726篇
口腔科学   1923篇
临床医学   21102篇
内科学   11505篇
皮肤病学   1443篇
神经病学   2879篇
特种医学   5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0篇
外科学   10191篇
综合类   45789篇
预防医学   18282篇
眼科学   1681篇
药学   17486篇
  173篇
中国医学   18650篇
肿瘤学   4004篇
  2024年   903篇
  2023年   3005篇
  2022年   3588篇
  2021年   3140篇
  2020年   3031篇
  2019年   3181篇
  2018年   3266篇
  2017年   2077篇
  2016年   2643篇
  2015年   2852篇
  2014年   8187篇
  2013年   6058篇
  2012年   7109篇
  2011年   7659篇
  2010年   7316篇
  2009年   7272篇
  2008年   7150篇
  2007年   7386篇
  2006年   6903篇
  2005年   7117篇
  2004年   6432篇
  2003年   6020篇
  2002年   4908篇
  2001年   4687篇
  2000年   4965篇
  1999年   5065篇
  1998年   4702篇
  1997年   4671篇
  1996年   4464篇
  1995年   3888篇
  1994年   3704篇
  1993年   2771篇
  1992年   2447篇
  1991年   2165篇
  1990年   1917篇
  1989年   1698篇
  1988年   1021篇
  1987年   933篇
  1986年   763篇
  1985年   700篇
  1984年   614篇
  1983年   518篇
  1982年   478篇
  1981年   385篇
  1980年   271篇
  1979年   149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56篇
  1960年   56篇
  1959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血压控制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每组各125例患者;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人员125人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血压、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压控制情况信息,并进行认知水平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患者(P0.05),而血压控良好组患者MoCA评分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外,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中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低于65岁组(P0.0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结果显示,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定向力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6.88±1.43)比(7.37±2.15)和(7.47±1.44),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记忆力[(2.37±0.32)比(2.69±0.33)和(2.75±0.29)]、注意力和计算力[(2.40±0.75)比(2.86±0.71)和(3.24±0.82)]、回忆力[(1.26±0.69)比(1.46±0.39)和(1.64±0.46)]和语言力[(6.20±1.24)比(6.44±1.26)和(7.52±1.79)]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年龄≥65岁患者定向力评分[(5.82±1.12)比(7.32±1.72),P0.05]和记忆力评分[(1.52±0.34)比(2.52±0.41),P0.05]低于年龄更小的同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控制良好是认知水平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74,P=0.007),男性、年龄增高、血糖增高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增高则为危险因素(OR值则分别为2.173、2.273、2.166和1.081,均P0.05)。结论与血压控制良好者比较,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冬日夕照     
正~~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前列腺慢性炎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感染因子、尿液返流、代谢综合征、衰老过程和自身免疫应答在内的几种刺激,通过相应分子途径引起前列腺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和组成成分发生广泛改变,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之后引发的组织损伤和缓慢愈合,导致了BPH发生和进展。本文通过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慢性炎症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前列腺免疫细胞在病理生理机制层面与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抗炎药物对BPH-LUTS的干预作用,以其为BPH-LUTS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危重疾病患者中选取2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作为依据,分为甲(出现血栓性疾病)、乙(未出现血栓,但基础疾病相同)两组,对其炎性因子和凝血标志物进行检测,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甲组患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3360、42.6325、57.5695,P0.05;甲组患者D-D(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PIC(溶酶-a_2纤溶酶抑制剂)、TAT(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1296、20.1296、9.6338、15.6398、18.8857,P0.05;甲、乙两组t-PAIC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标志物中的TM和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和IL-6、CRP以及PC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0.251、0.291。结论危重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纤溶与凝血系统活化现象,机体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炎与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