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小儿盂氏骨折脱位及陈旧性盂氏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创伤病理解剖、治疗结果及发生漏、误诊、误治的病例进行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对170例盂氏骨折脱位患儿的致病原因、治疗方法、术中所见、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3例中,优59例,良15例,一般9例,差5例,结论 (1)盂氏骨折脱位的定义应为:尺骨干骨折合并桡-肱及桡-尺脱位,合并/或不合并桡骨上1/3骨折、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骨折脱位;(2)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不应诊断为盂氏骨折;(3)提出“超伸直型”盂氏骨折的概念;(4)尺骨骨折的稳妥治疗及坚强内固定是治疗盂氏骨折的关键;(5)桡骨颈骨折既要对位好,更要对线好,以免以后发生旋转障碍;(6)急诊患儿可行环状带修补术及关节囊紧缩术,晚期患儿应行关节囊紧缩术,不主张行环状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 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方贵明  黄明  方镇 《淮海医药》2013,31(1):45-46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高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所有42例患者均或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10年,平均48个月。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松动迹象。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9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好、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有关寰枢椎后路融合器的报道较少,且存在许多不足,缺乏操作方便、植骨区域大、植骨稳定的融合器。目的:依据寰枢椎解剖学特征设计一款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收集100例(男、女性各50例)正常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的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椎后弓高度及厚度、枢椎椎板斜率、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上缘突高度、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两侧寰椎椎弓根外侧缘距离及后结节处至该线的距离并计算后弓外侧缘半径;取后结节旁4 mm处为进钉点,测量后弓螺钉置入长度及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分析解剖参数并设计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度为(19.07±2.73)mm,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为(6.83±2.01)mm,枢椎椎板斜率为(58.34±7.60)°,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为(26.77±2.14) mm,寰椎后结节高度为(10.45±1.61) mm,寰椎后结节厚度为(8.12±1.57) mm,寰椎后弓螺钉置入长度为(11.21±1.61) mm,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为(53.34±6.30)°,左侧与右侧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血脂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LDL-C等血脂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够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肱骨远端半小头骨折临床上少见,1986~1996年我们共收治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左侧4例,右侧4例;发病年龄13~17岁,平均13.7岁。临床表现:8例均有明显的关节肿胀,关节内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4例肘内侧有压痛及淤血斑,肘前能触到活动的骨折块,4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约30~40°。X线片正位片常不能清晰显示骨折块影像,侧位片可显示骨折块位于肱骨髁前上方。(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 <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3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在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26例,对照组(在髁间窝外侧壁过顶点远端7 mm处置入克氏针)24例。自手术治疗起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髌股关节退变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弃拐完全下地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F=12.098,P=0.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无差异(F=0.895,P=0.403);(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F=0.715,P=0.456)。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国...  相似文献   
9.
方镇  卓巍  李进悦  黄明 《淮海医药》2011,29(5):385-387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9月对12例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跟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创面面积最大6 cm×8 cm,最小3 cm×4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9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有浅表感染,1例因骨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含全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股方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中仔细分离保护股方肌血供,维持其与股骨距原始解剖位置;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记录所有病人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片观察股骨距区域骨量变化。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内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保留股方肌处理,可维持股骨距周围血供,增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量和骨骼强度,继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预防假体松动或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