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C组30例: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进行4周治疗。收集和监测治疗前后水肿面积、血肿量以及血清IL-6、IL-8和TNF-α。结果:①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水肿面积和血肿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水肿面积和血肿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水肿面积和血肿量降低明显。②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血清IL-6、IL-8和TNF-α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血清IL-6、IL-8和TNF-α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血清IL-6、IL-8和TNF-α降低明显。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明显降低水肿面积、血肿量、IL-6、IL-8和TNF-α水平,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首次监测未达标的因素,应用JPKD软件预测血药浓度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病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达标组(10. 0~20. 0 mg·L-1)和未达标组,用SPSS 18. 0软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JPKD软件预测第2次测定患者的理论血药浓度,并与实际值对比,评价JPKD软件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有677例为首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中达标组291例,达标率为43. 0%。首次监测未达标组386例,其中血药浓度小于10. 0 mg·L-1的240例(35. 5%),血药浓度大于20. 0 mg·L-1的146例(21. 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肌酐、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首次监测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说明,影响首次监测未达标结果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117例患者用JPKD软件进行了预测。81例(69. 2%)患者的权重偏差(WRES)<30%,说明JPKD软件预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能力良好。36例患者WRES>30%,其用药前和用药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PCT及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患者肾功能是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首次监测不达标和JPKD软件预测性的重要因素,JPKD软件对大部分患者的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于妊娠前不同时间滴鼻免疫小鼠对弓形虫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BALB/c雌鼠130只随机分为STAg和PBS组,分别用sTAg(20 μg/只)和PBS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滴鼻后雌雄鼠以2:1分批交配,各组获得孕鼠30只,各组按末次免疫时间的不同(妊娠前3 d,9 d,15 d)分为3小组,分别为PBS3、PBS9、PBS15组和STAg3、STAg9、STAg15组.全部孕鼠于妊娠第8天用8 000个/只速殖子灌胃攻击.妊娠第18天颈椎脱臼处死,记录孕鼠感染率、活胎率,检测孕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测定孕鼠肝、胎盘和胚胎脑组织弓形虫抗原.结果 随着免疫时间推迟,STAg组感染率降低,STAg15组感染率最低,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g各组孕鼠感染率均低于相应PBS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g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逐渐升高,STAg15组高于STAg3组(P<0.05)和STAg9组(P>0.05),STAg15组明显高于PBS各组(P<0.05).随着免疫时间推迟STAg组活胎率增加,STAg15组活胎率高于STAg3组和STAg9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g15组活胎率显著高于PBS15组(P<0.05).STAg组胎盘感染率和胚胎感染率均呈减少趋势(P>0.05),STAg组胎盘和胚胎感染率均低于PBS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胎盘感染率高于胚胎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前15 d STAg末次滴鼻免疫小鼠,可有效诱导孕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提高孕鼠抗弓形虫感染作用,降低胎盘、胚胎感染率,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部分阻断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C-399T和T-287C多态性,探讨TFPI基因多态性与VTE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VTE组110例(其中深静脉血栓患者75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11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C-399T和T-287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VTE组和对照组C-399T和T-287C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VTE组患者C-399T具有纯合突变型(TT)个体的频数(23.6%)高于正常对照组(12.1%,P<0.05);杂合突变型(CT)和野生型(C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TE组患者TFPI T-287C具有纯合突变型(CC)及杂合突变型(TC),个体的频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FPI基因C-399T多态性与我国人群VTE易感性有关,纯合突变基因型可能是VTE的重要危险因素.而TFPI基因T-287C多态性与我国人群VTE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磷酸铝凝胶(aluminum phosphate)和蒙脱石散剂(dioctahedral smectite)对小儿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31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铝凝胶组、蒙脱石散剂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三组在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硫酸铝凝胶组和蒙脱石散剂组阿奇霉素静滴后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硫酸铝凝胶组的发生率较蒙脱石散剂组更低(P<0.05).三组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硫酸铝凝胶、蒙脱石散剂可明显减少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副反应,尤以硫酸铝凝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胶囊剂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对照交叉单剂量口服酮咯酸氨丁三醇分散片和胶囊,采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含酮咯酸氨丁三醇20 mg的受试和参比制剂,其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8±0.30)、(0.80±0.38)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 124.44±382.96)、(3 170.28±289.03)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3 939.32±2 471.53)、(14 312.29±2 268.26)ng.h/mL。两种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7.86%±11.6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廉江平  李小川  张鹏  方志远 《安徽医药》2013,17(12):2039-2041
目的 比较酶扩大免疫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肾移植患者服药后达稳态的谷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和FPIA法进行测定,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度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EMIT法和 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sA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和正常生育妇女(FC)“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E2/P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时相、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变化差异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募集34名女性自愿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15例,生育对照组19名)。在黄体生成激素(LH)+6~LH+9 d检测血清E2、P水平,微创法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进行TRAF3的蛋白质水平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R、PR和TRAF3定位表达与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窗”期血清E2、P水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基质细胞ER、P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患者血清E2/P显著高于对照组([WTBX]P[WTBZ]=0.026)。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TRAF3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表达很弱;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半定量结果均显示不明原因RIF组TRAF3表达显著降低([WTBX]P[WTBZ]=0.02)。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TRAF3的定位与半定量表达;E2/P升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 例海绵状肝血管瘤患 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各 32 例,各自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治疗,观察 2 组临床治疗效果,统 计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聚桂醇组共穿刺 48 次, 28 例治愈, 4 例有效,治愈率 87.5% ,有效率 100.0% 。无水 乙醇组共穿刺 44 次, 26 例治愈, 6 例有效,治愈率 81.3% ,有效率 100.0% 。 2 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74 , P >0.05 )。聚桂醇组发热、面部潮红和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组( P <0.05 )。随访显示无水乙醇 组复发 5 例,聚桂醇组无复发, 2 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 乙醇硬化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但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 管瘤不良反应及术后发热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