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开展与普及,X综合征的诊断日渐增多。Kemp于1973年提出晚近由cannon等建议称其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目前被认为是小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异常的神经刺激或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以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亦可在休息时发生。发作时或负荷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表现。冠脉造影正常。临床资料显示因心绞痛症状而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约20%冠状动脉无异常发现。本组4例患者均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经详细体检及心电图,平板运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检查,并排除可导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其他…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凝血 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86例高血压并发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吲达帕胺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和心功能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小板标志物和血浆凝血 纤溶系统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 1)、P 选择素(CD62P)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D D、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PAI 1)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相比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均P<005),以上指标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吲达帕胺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提高高血压并发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功能,且对血小板PAC 1、CD62P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改善凝血 纤溶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官能症患者与高脂血症及焦虑抑郁的关系,并分析研究神经官能症患者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临床收录200例神经官能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共同研究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机制。结果:研究发现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发病与血脂关系密切,同时治疗血脂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达到82.9%。结论:高脂血症可能为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机制之一,降脂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高脂血症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现将其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历选择选择2004—2006年住院接受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为冠心病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82岁,平均(55±10)岁。1·2观察方法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实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诊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者判断为阳性。2结果2·1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结果比较60例冠…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4岁,以反复胸痛2年再发4天为主诉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ECG示陈旧下壁心梗。入院后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择期经右股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冠脉前绛支90%狭窄;置入支架1枚,术中应用优维显100ml。患者返回病房后出现右下肢凉、疼痛,检查发现右下肢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考虑右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立即予尿激酶25万U于动脉鞘管内注射,2h后右下肢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