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癫痫术前定位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成为癫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准确定位致痫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各种定位诊断技术在最近的数十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就常用的定位诊断检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即分为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谷维素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活动状态、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2.5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谷维素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改善活动状态、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BAEP检查,并对其中58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后复查BAEP,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耳间潜伏期差(ILD)。结果152例中BAEP异常126例(82.9%),BAEP异常表现分为两型,脑干型99例(65.13%),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Ⅲ波或Ⅴ波潜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延长,ILD相应增大,Ⅲ-Ⅴ/Ⅰ-Ⅱ〉1,各指标中,Ⅲ~Ⅴ/Ⅰ~Ⅲ〉1有78例(51.3%)。内耳型27例(17.77%),表现为Ⅰ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潜伏期(PL)延长及其后各波延长,ILD相应增大。58例缓解患者BAEP异常16例(27.58%),其中脑干型5例(8.62%),主要为Ⅲ-Ⅴ/Ⅰ~Ⅲ〉1改变,内耳型11例(18.96%),为Ⅰ波分化差或波型消失,潜伏期(PL)延长。结论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Ⅲ-Ⅴ/Ⅰ-Ⅲ比值是反映脑干缺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209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供情况、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结果209例患者中BAEP异常和TCD异常共189例,总阳性率为90.43%。其中BAEP异常179例(85.65%);TCD阳性检出率169例(80.86%)。结论BAEP和TCD互为补充,可以分别从神经电生理方面和血流动力学来为PCI的诊断和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戴东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S):37-37,5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多在30%~50%,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丰十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精神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对脑卒中后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多在30%~50%[1],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脑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MR弥散张量成像的改变以及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检查的小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为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39例和认知功能正常(NCI)组31例。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MRI检查,并对弥散张力成像(DTI)进行处理,显示表观弥散系数图(ADC)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图(FA),分析MoCA与DTI的相关性。结果 VCIND组MoCA量表评分(17.54±4.31)分,NCI组为(24.01±2.02)分;VCIN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双侧丘脑以及左侧尾状核 FA 值明显低于 NCI组,VCIND 组左侧尾状核ADC值明显高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以及左侧尾状核FA值与MoCA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DTI的FA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病变分布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8—2014-08在我院收治的小脑血管疾病患者140例,根据ARWMC评分将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病变部位分为皮层下、基底节区以及脑干和小脑区。分析不同病情程度与病变部位的关系以及不同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轻度组基底节区发病率12.29%,中度组为32.61%,重度组为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层下及脑干和小脑区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变部位的认知功能损害、头晕及眩晕、步态障碍、卒中和TIA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小血管疾病的不同病变区域病情程度有所差异,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分析其相关性对临床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