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  成洁  庄珩之  王圣坦  刘晓行 《西部医学》2023,35(9):1282-1286
目的 研究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 (NCOA5)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OC3、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IOSE80,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中NCOA5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高表达NCOA5的卵巢癌细胞SKOV-3 和A2780,各分为si-NC组、si-NCOA5组,并分别转染NC siRNA和NCOA5 siRNA。Boyden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OA5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SKOV-3和A2780细胞中干扰NCOA5的表达均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P<0.05),并促进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抑制细胞中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NCOA5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作为卵巢癌新型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门诊化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慧  成洁  张爱萍  郭明雯 《海峡药学》2005,17(1):106-107
回顾分析58例门诊紫杉醇化疗病例,探讨在护理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2004-2006年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变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年来血培养的致病菌种类及临床分布。结果从4 579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471致病菌,阳性率为10.29%。分离率居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30株,真菌6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5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7株。临床送检血培养以肾脏内科最多,达899份。结论了解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变迁趋势和临床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确立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自体血回收系统在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宗霞  成洁  白耀武 《河北医药》2010,32(3):312-31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收系统在异位妊娠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因异位妊娠破裂而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时应用自体血回收系统,记录手术前后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DBP)、心率(HR),比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等凝血指标;及肝肾功能包括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CB)、间接胆红素(UCB)、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1)手术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同入院当时比较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都较入院当时有所改善(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收系统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可以减少异体血用量、节约血源,并且能维持机体的循环稳定,但是在大量失血患者应用自体血回收时应补充促凝血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指长比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其临床、代谢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192例以2003年标准诊断的PCOS组患者及同期就诊的110例卵巢功能正常非PCOS(对照组)患者左、右手各指长,比较PCOS组与对照组,PCOS临床、代谢特征不同组间左、右手各指长比(2D∶3D、2D∶4D、2D∶5D、3D∶4D、3D∶5D、4D∶5D)的差异。结果 PCOS与对照组双手指长比均呈2D∶3D<2D∶4D<3D∶4D<2D∶5D<4D∶5D<3D∶5D趋势,右手各指长比高于左手各相应指长比;各指长比左右手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1、3.37、4.57、2.92、4.46、3.45,P<0.01)。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左手2D∶4D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左手2D∶5D、3D∶4D、右手2D∶5D、3D∶4D、3D∶5D、4D∶5D显著高于对照组(t=2.22、1.98、-2.87、-2.55、-2.31,P<0.05,P<0.05);右手2D∶4D高低分布不同:PCOS高2D∶4D者多,对照组低2D∶4D多(χ2=12.14,P<0.01)。PCOS患者中,有PCO组左手3D∶4D显著低于无PCO组(t=2.47,P<0.05);双侧PCO组左手3D∶4D、3D∶5D、右手3D∶5D、4D∶5D均呈低于非双侧PCO组趋势,但组间左手3D∶4D、右手、4D∶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2.07,P<0.05),LH/FSH倒置组左手2D∶3D、2D∶4D低于无倒置组(t=2.12,2.39,P<0.05);有胰岛素抵抗(IR)组左、右手3D∶4D、2D∶4D、右手2D∶4D高于无IR组,但组间仅右手3D∶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左手3D∶4D高空腹血糖组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t=2.87,P<0.01)。结论本地区不孕群体PCOS患者指长比左手2D∶4D低、右手高指长比及其右手2D∶4D分布特征不同与其他群体,指长比与PCOS及其部分临床、代谢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脊椎推拿微调技术结合康复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30例,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的患者均给予脊柱推拿微调技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一个月之后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为93.75%,观察组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4.2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87.5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脊椎推拿微调技术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简化样品处理及检测条件,建立同时快速测定酸枣仁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方法、直接加热回流法、超声浓缩法和超声离心法提取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通过同一梯度洗脱程序,利用HPLC-DAD液相检测204 nm和335 nm下5种成分(包括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和白桦脂酸)的峰面积,并进行方法学考查以及对9批酸枣仁药材的含量测定。结果:通过比较,超声离心法提取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其结合HPLC-DAD液相检测法的方法学验证结果也符合试验要求,对9批酸枣仁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其中有7批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本文建立的超声离心提取结合HPLC-DAD液相检测法,可以同时快速测定酸枣仁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准确高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6岁.右侧颈前肿块1年余入院.甲状腺触诊:右叶甲状腺可触及4cm×3cm大小的质地较硬的肿块,边界欠清,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左叶(一),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43l. 40IU/ml(正常值:0~34 IU/ml);余各项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子代出生缺陷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方式助孕妊娠的220例患者子代出生缺陷率,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子代出生缺陷率为2.27%;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鲜胚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助孕子代出生缺陷率分别为2.33%和2.20%、2.19%和2.70%,均高于卫生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出生缺陷率149.9/万;不同助孕方式组间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子代发生出生缺陷可能与辅助生殖技术、亲代低生育力、孕母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数有关。结论告知不孕患者ART的潜在风险是必要的,不同助孕方式子代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