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刺激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治疗组96例,除常规药物静脉滴注外,加用电刺激内关穴,每日1次,对2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60%.结论电刺激内关穴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多学科合作品管圈提高我院用药错误报告率。方法 对我院用药错误上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开展了由药学部牵头,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比较利用品管圈改善前后用药错误上报情况的变化。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用药错误上报数量由改善前22例提高至改善后51例;用药错误报告率由0.23%显著提高至0.56%(P <0.05);上报的用药错误类型和上报人员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借助品管圈有利于对用药错误上报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益化管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72例重症患者抗真菌治疗情况,从临床药学角度提出抗真菌治疗优化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72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重症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在院时间、转归资料,统计分析抗真菌药物用法用量、病原学送检及培养结果、G试验/GM试验送检及结果、合并使用抗细菌药物等数据。结果:52例真菌培养结果报告为阳性,达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断标准,非无菌部位检出占84.93%(62/73),白色念珠菌占58.57%(41/70)。抗真菌治疗疗程(11.47±10.74) d,抗真菌治疗前已使用抗细菌药物(15.42±17.02) d。抗真菌药物单用率87.5%(63/72),单用氟康唑占52.78%(38/72)。抗真菌治疗合理率44.44%(32/72),40例不合理,其中24例存在1项不合理、16例存在2项不合理,不合理条目数总计56条。根据72例重症患者抗真菌治疗现状,从临床药学角度提出3点优化建议。结论:重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存在诊断困难、疗程偏短、药物用量不合理等问题,应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实施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临床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要点。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记录,并做经验总结。结果:3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再次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并发症之一,采取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补肾法对冠心病心绞痛NO、NOS、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NO、NOS、SOD的影响。方法:应用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以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NO、NOS、SOD、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情况。结果:补肾中药治疗后,NO、NOS、SOD明显升高。NO(μmol/L)由46.74±8.41改善为72.35±13.10,NOS(u/ml)由1.69±0.22改善为2.28±0.31,SOD(u/ml)由45.26±5.49改善为62.46±8.24,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0%,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min)由132.26±16.56改善为38.32±5.46,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升高NO、NOS、SOD,且没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的近期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按摩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每次15~20min,7d为1个疗程。1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中医证候、心电图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按摩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可改善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的近期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按摩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每次15~20min,7d为1个疗程。1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中医证候、心电图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按摩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可改善心绞痛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杨雨竹  王彩霞  罗玫  徐银丽 《新中医》2015,47(7):291-293
目的:探讨中医延续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常规电话随访,试验组33例分别在1、3、6月给予社区讲课及家庭随访,观察时间均为6月。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硝酸甘油用量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等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医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延续护理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护理程序为工作思路,对管辖患者实行小组责任制,实施特长排班和弹性排班,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患者满意度达99%-99.17%,护理质量在全院护理质量综合排名中获得第一名。护理综合指数提高了1.9个点。结论: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利于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了护理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熊果苷(AR)对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混合液诱导的心房颤动(AF)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ham组)、AF模型组(AF组)与AR治疗组(AR+AF组),每组各10只.采用心电图及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的心功能.采用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