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庆大霉素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雁  万文斌 《江西医药》1999,34(4):222-2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根治术继发淋巴水肿后的上臂皮肤血管肉瘤,即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TS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以充满红细胞的大小不等的囊腔,相互沟通的不规则的管腔,部分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的实性区域为特征。不规则的管腔内衬覆异型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内含红细胞。免疫组织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CD31阳性,Ki-67部分阳性,AE1/AE3为阴性表达。结论 STS是乳腺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男性,3岁.因上腹包块不适,发现腹部包块15天、皮肤黄染反复出现,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辅助检查:血AFP>400U.Hgb 84g/L、WBC 6.9×109/L、RBC 3.2×1012/L.CT示:肝右叶巨大占位.B超:胆、胰、脾、腹腔淋巴结均未见异常.术中见肝右叶17cm×12cm×6cm肿块,行肝右叶、胆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行中药口服治疗.现患儿生存,2005年4月复查,B超见肝脏已恢复正常大小,未见肿瘤.腹腔淋巴结未见异常.X线肺部未见异常.AFP、WBC、RBC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为缬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轻、中度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药量及药物的加减,治疗时间为24周。治疗前后除一般情况观察(腰围、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外,着重观察血压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2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较好地控制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代谢相关指标、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9例ChRCC作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胶状铁染色观察。结果 9例(ChRCC)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58岁,8例术后随访5年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7.2cm,无包膜,切面浅棕色或灰褐色,实性。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少部分区域呈腺管状排列。肿瘤细胞分为两型细胞;一种为透明性细胞,细胞大而呈多角形,胞质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胞壁厚,类似植物细胞,界限清楚。另一种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体积略小。两型肿瘤细胞胞核均不规则,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并可见双核瘤细胞。瘤细胞间质为少许血管,其中厚壁血管常见。免疫组织化学CK7弥漫阳性(9/9)、CD117弥漫阳性(8/9)、E-Cadherin胞膜弥漫阳性(9/9),EMA弥漫阳性(9/9)、个别CD10阳性(1/9),Vimentin阴性(0/9)。9例患者均用Hale胶状铁染色,胞质可见弥漫至不同程度的阳性(即蓝染颗粒),瘤细胞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病例呈灶状阳性或弱阳性。结论 ChRCC好发于老年人,临床及病理上容易误诊为透明性肾细胞癌、肾嗜酸性腺瘤。而ChRCC预后较透明性肾细胞癌好,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胶状铁染色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ChRCC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例IMPC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IMPC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免疫组化染色EMA在瘤细胞中有独特的阳性表达,即在癌细胞巢团外表面EMA呈膜阳性表达;E-Cadherin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消失。结论 IMP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10例SPTP作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结果 10例SPTP中9例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29岁,术后随访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6.8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组织学上肿瘤由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核圆或卵圆,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常见泡沫细胞团、胆固醇裂隙。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10/10),a-AT阳性(8/10),CD10阳性(10/10),CD56阳性(9/10),PR阳性(nuclear)(8/10),AE1/AE3阳性(1/10),Syn阳性(8/10),CgA阴性(0/10),EMA阴性(0/10)。结论胰腺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TP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