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贝爽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合贝爽(H)治疗组和异舒吉(I)治疗组。H组合贝爽从100μg/min起始,最大用量300μg/min,持续静滴48h。I组异舒吉2~10mg/h持续静滴6~8h/d。其他基础用药两组相同。观察两组难治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急诊冠脉介入的发生率。结果H组和I组比较,入院时在年龄、高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H组为2例(5.0%),I组为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收缩压×心率)H组比I组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急诊冠脉介入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贝爽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异舒吉。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即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选择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服用缬沙坦前与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比较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活性明显增高(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MDA活性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缬沙坦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N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1,r=0.798。结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开胸法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心功能的变化及梗死心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喂养6周,检测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处死动物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中HGF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组织中HGF含量降低(P <0 .0 1)。结论 本实验结果为外源性给予HGF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哮喘病人(A)、92例代谢综合征病人(M)、54例哮喘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A+M)和81例健康对照者(NC),其中哮喘组根据肺功能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位点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BMI、血压、肺功能及空腹血糖。结果:(1)代谢综合征组和哮喘合并代谢综合征组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2)哮喘组中重度持续组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3)AA+AG基因型的血浆瘦素浓度、MBI、收缩压与GG基因型比均显著升高,FEV1%、FEV1/FVC明显下降(P<0.05)。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和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其中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瘦素抵抗诱导哮喘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哮喘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ACS行PCI患者232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组(76例)和非合并组(156例),两组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合并组急诊PCI 17例(22.4%),非合并组急诊PCI 41例(26.3%)。随访6个月~4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和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合并组患者女性和3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合并组(P<0.05,P<0.01)。合并组和非合并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vs 97.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和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成功率高,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嗜乳脂蛋白样3 (BTNL3)基因表达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5例哮喘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全血细胞BTNL3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IL-4浓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BTNL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3±0.2、0.47±0.15、0.44±0.19、0.34±0.19;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对照组BTNL3 mRNA表达高于哮喘各组,并且轻度持续组表达高于中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表达高于重度持续组(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全血细胞BTNL3 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浆IL-4浓度具有负线性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857,P<0.01).结论 全血细胞BTNL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哮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与血浆Ib4浓度呈负相关,提示BTNL3可能通过抑制Th2免疫反应降低哮喘的发病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年龄≥65岁的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患者78例,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d)和B组(氟伐他汀缓释片160 mg/d),每组39例,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血脂水平.随访180d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术后24h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均高于术前[A组:(12.14±2.71) mg/L比(8.76±2.25) mg/L、(491.75±19.29) ng/L比(440.56±13.15) ng/L、(449.6±11.8)μmol/L比(353.8±16.0) mol/L;B组:(11.39±2.38) mg/L比(9.30±1.99)mg/L、(488.56±17.61) ng/L比(436.06±15.36) ng/L、(444.9± 19.1)μmol/L比(349.8±1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及随访180 d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较术后24h下降,且B组比A组下降明显[术后7 d:(4.51±1.16) mg/L比(5.43±1.44) mg/L、(306.06±18.49) ng/L比(384.64±13.23) ng/L、(206.2±16.8) μmol/L比(263.4±15.4)μmol/L;随访180 d:(4.23±1.08) mg/L比(4.68±1.46) mg/L、(280.16±14.54) ng/L比(354.64±11.32) ng/L、(187.2±14.2)μmol/L比(225.4±12.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0d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7.7%(3/39)比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更能降低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强化降脂对ACS并糖尿病老年病人介入治疗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糖尿病(DM)老年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65岁以上老年ACS并DM病人112例,用DES支架行经皮PCI治疗,其中急诊PCI者21例(18.7%),择期PCI者91例(81.3%)。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分别用20mg/d和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检测两组术前、术后24h、术后7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血糖水平。随访90d,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hs-CRP、MCP-1、MMP-9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7d两组hs-CRP、MCP-1、MMP-9水平均较术后24h显著下降(F=107.3~132.5,P0.05),且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F=113.4~145.6,P0.05)。随访90d,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χ2=3.6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ACS并DM病人PCI后给予降脂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及强化降脂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82例老年ACS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各41例,分别使用A组20mg和B组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7天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维蛋白原(Fi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1年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A组hs-CRP、MCP-1、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且比A组下降明显;1年后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且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