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活检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活检是评估肝病性质、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最特异的手段。本文就肝活检的指征、并发症及其处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对临床医师合理、安全应用肝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Ehrlish于 1883年在德国施行了首例经皮肝活检[1] 。 195 8年Menghini报道“一秒钟针刺肝活检”后 ,该操作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肝活检的方法有 :经皮肝活检、经颈静脉肝活检、腹腔镜肝活检以及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活检标本 ,长度为 1~ 3cm ,直径 1 2~ 2mm ,占整个肝组织的 1/ 5 0 0 0 0。 1 5cm长的标本即足以诊断弥漫性肝病 ,但…  相似文献   
2.
曼氏裂头蚴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曼氏裂头蚴病患者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要点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视物旋转等5例;皮下肿块4例;胸痛、咳嗽1例;全身蚁行感1例;局部敷贴青蛙皮肉处溃烂、肿胀1例。所有患者外周血曼氏裂头蚴抗体检查均呈阳性,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活检和虫体鉴定证实。12例患者中7例男性,5例女性.男女比例1.4:1,其中9例有常食用蛙肉、蛇肉史。结论:曼氏裂头蚴病1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为减少误诊、漏诊及延迟诊断,1临床实践中要注意掌握该病流行病学资料和行寄生虫抗体检查,必要时作脑部CT、MRI检查,并可进一步作病理活检及虫体鉴定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采集212例接受PEG-IFN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L28B基因的3个SNP位点rs12980275、rs12979860、rs8099917的多态性。应答定义为:PEG-IFN治疗48周,患者HBV DNA<200 IU/mL、HBeAg血清学转换及ALT复常。结果应答患者为74例,无应答者138例,应答率为34.9%。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C型117例,B型95例)。rs12980275基因型AA和N-AA(AG/GG)的比例分别为77.8%和22.2%;rs12979860基因型CC和N-CC(CT/TT)的比例分别为78.3%和21.7%;rs8099917基因型TT和N-TT(TG/GG)的比例分别为79.2%和20.8%。这3个SNP位点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非应答组中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基因型、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IL28B野生纯合基因型(AA、CC和TT型)是PEGIFN高应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rs12980275基因型AA、N-AA的有效率分别为38.8%、21.3%(OR 2.70,95%CI1.21~6.01;P=0.015);rs12979860基因型CC、N-CC的有效率分别为38.6%、21.7%(OR 2.56,95%CI 1.15~5.67;P=0.021);rs8099917基因型TT、N-TT的有效率分别为38.7%、20.5%(OR 2.80,95%CI 1.23~6.39;P=0.015)。此外,还发现了一个由rs12980275和rs12979860组成的单体域,其中单体型A-C与干扰素高应答率显著相关(OR2.53,95%CI 1.20~5.34;P=0.015)。结论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PEG-IFN治疗的应答密切相关,IL28B野生纯合基因型(AA、CC和TT型)是PEG-IFN高应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D-氨基半乳糖(D-GaIN)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方法予SD大鼠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分别于第1、2、3、4、5、6 d处死大鼠(处死前1 h腹腔注射BrdU 50 mg/kg体重),取肝组织分别行电镜、HE染色、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电镜下可见HOC;HOC胞质OV-6染色阳性,胞核BrdU染色阳性;RT-PCR示模型组GGTmRNA表达增多.结论用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大鼠HOC增殖模型,但尚需优化.  相似文献   
5.
1目的 观察金纳康口服液对高脂血症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方法 采用 XMF- 型甲襞微循环诊断仪和 NX- 5型血液粘度计 ,对 96例高脂血症病人用金纳康 (6 6例 )和烟酸肌醇酯 (30例 )治疗前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 3结果 病人经金纳康治疗后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t=2 .2 84~ 2 .96 2 ,P<0 .0 5 ,0 .0 1) ;微循环的血管清晰度、袢顶淤血、血流态和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2 .6 88~ 3.2 46 ,P<0 .0 5 ,0 .0 1) ,与烟酸肌醇酯治疗结果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t=2 .2 19~ 2 .6 5 7,P<0 .0 5 )。 4结论 金纳康能够改善高脂血症病人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aMAP(age-male-ALBI-platelet, aM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 FIB-4)及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评估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22年5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14例,对其进行肝功能、血常规、LSM、胃镜等检查,根据计算公式计算aMAP、APRI、FIB-4。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39例)、轻度EGV组(30例)、中度EGV组(23例)及重度EGV组(22例),比较4组间的aMAP、APRI、FIB-4。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水平和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住院的肝损伤患者共122例,其中急性肝病患者50例,慢性肝病患者72例。急性肝病患者再分为急性肝损伤亚组43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7例,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炎亚组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12例,肝硬化亚组39例。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vWF/血小板计数)评分在各组、亚组之间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病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05.30(185.30~235.35)和2.47(1.57~3.90),高于急性肝病组的172.30(158.30~194.10)和1.00(0.8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25.40(211.20~237.45)和3.61(2.92~4.69),高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的196.30(190.30~210.30)和1.28(0.89~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诊断慢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12(95%CI:0.734~0.890,P0.01)与0.891(95%CI:0.828~0.953,P0.01);当界值分别为185%和1.35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1.9%和79.7%,特异度为70.0%和72.9%,阳性预测值为79.7%和89.2%,阴性预测值为72.9%和82.0%,诊断准确率为77.0%和86.1%。相对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33(95%CI:0.610~1.000,P0.05)和0.940(95%CI:0.000~1.000,P0.01);当界值分别为215%和2.00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特异度为75.0%和91.7%,阳性预测值为70.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100%,诊断准确率为84.2%和94.7%。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评分高于急性肝病患者,肝衰竭时尤其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ITRO的诊断价值大于vWF:Ag。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临床分布、耐药性表型及基因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分离的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7株,使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MOLDI-TOF MS)进行菌株鉴定,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肉汤稀释法确认黏菌素敏感性,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型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7株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血液中分离率最高(4株占23.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11株占64.7%);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100%;均携带blaSHV和blaTEM,未检出mcr基因;其中16株(94.1%)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ST-11型;17例分离出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均合并多种基础疾病,13例(76.5%)为男性,年龄(37~96)岁,住院天数(33~146)天,9例(52.9%)死亡,4例(23.5...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