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消毒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医院符合标准的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消毒组和改进消毒组,每组70例。常规消毒组对导管进行常规消毒,改进消毒组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给予改进消毒。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消毒当天、消毒2周及消毒4周时体温变化、插管部位出血情况、插管部位红肿情况及导管出口皮肤细菌培养情况。结果消毒当天、消毒2周、消毒4周,常规消毒组体温升高例数分别为1、4、2例,改进消毒组体温升高分别为2、3、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当天、消毒2周、消毒4周,常规消毒组和改进消毒组插管部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当天和消毒2周时常规消毒组和改进消毒组患者插管部位红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4周时改进消毒组患者插管部位红肿率为14.3%,低于常规消毒组患者的41.4%(P0.001);消毒当天和消毒2周时,常规消毒组和改进消毒组导管出口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4周时改进消毒组患者导管出口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低于常规消毒组患者的35.7%(P0.001)。结论改进消毒方法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插管部位红肿率和导管出口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近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药物剂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小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观察组30例(给予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总有效分别为76.7%、100.0%,与对照组的53.3%、93.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4.298,均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及HCT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t=9.20、12.30、6.60、11.40,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12.10、9.4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5例(16.7%);对照组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f生贫血患者临床效果更显著,相对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缬沙坦组患者在透析同时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透析治疗.治疗前,治疗后8周、16周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查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水平,并作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6周,缬沙坦组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16周时更低于8周(P<0.05);对照组三个时段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8周、16周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同时辅以缬沙坦治疗,对于进一步改善微炎症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