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病人接受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器(以下Cage)植入融合术手术的适应证及早期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5年6月共收治患例55例接受PLIF+Cages手术的腰椎疾患患者,其中腰椎滑脱24例,腰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20例,腰椎不稳合并间盘突出者9例,复发腰间盘突出2例。平均54.2岁,手术方法为椎板小关节切除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扩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5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或优,占90.9%,以腰腿痛缓解最为明显,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7分,术后平均3.2分。随诊扣51个月,平均37.5月,除2例在术后6个月内固定失败外,其余均在6个月时X-线显示骨性愈合,融合率96.4%。结论该手术在掌握适应证时应慎重,以腰部轴性疼痛为主的患者是手术关键的适应证。手术后近期临床和植骨融合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受压迫神经内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砂同条件下受压迫神经内血流量的变化与神经电生理学变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其内在联系及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六组,其中四组为对照组,两组为实验组。对照组1:仅显露坐骨神经,分别测量近端、中点、远端三点的血流量,各点在90min内分别测量10次。对照组2:显露坐骨神经后,顺其下放置一张纸片,其余操作同对照组1。对照组3:同对照组2,于近端神经上放置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多模式镇痛原理选择双氯芬酸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片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观察并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6月门诊诊治的12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双氯芬酸钠片+双氯芬酸凝胶)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片)。治疗组6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片25mg/次,Tid,口服+扶他林乳胶1~2g/次,日3次,共2周;对照组6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片25mg/次,Tid,口服,共2周。选择膝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标准(部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治疗7、14d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标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分析并进行术前术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7、14d,疼痛VA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3.2±1.0)、(2.1±0.8)分,对照组分别为(3.5±1.5)、(2.5±1.3)分;WOMAC评分:治疗组分别为(40±8)、(42±13)分,对照组分别为(33±10)、(30±12)分;治疗后14d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48%(24/50例次),对照组为71%(39/55例次)。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与术前进行组内比较,术后7、14d内与术前比较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14d行组间比较,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双氯芬酸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片行多模式镇痛可显著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评价,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高龄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脊柱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高龄患者,年龄70~90岁,平均82、5岁,其中男27例,女3例;通过详细了解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CT及全身骨扫描,尤其是早期MRI检查均能明确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包括T11 2例,T12 13例,L1 11例,L2 3例,L3 1例。首诊时1例漏诊,3例节段定位错误,后均明确诊断。患者均无神经症状。结论 大部分高龄患者的脊柱压缩骨折通过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但对早期不明确病例,行MRI抑脂像和核素骨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65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手术方法及手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4例,其病程3~360个月,平均139.2个月,手术方法主要为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多节段椎板开窗减压术、全椎板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间或(和)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264例恢复良好或优,优良率86.8%;34例感觉与术前比,变化不大;有6例较术前加重;无术中死亡患者。结论 老年患者多病程长、术前各种并存症多,掌握手术适应证应慎重,术前详细检查并积极地处理并存症、多科共同协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应在充分的减压基础上尽量减少损伤,最短时间完成手术,根据实际合理的内固定促进植骨融合。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早期的下床活动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通过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中潜伏期波N60计算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方法。方法检测对象为15例17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未能引出的重度CTS患者和6名健康对照者(作者医院健康查体者),检测点为掌远侧横纹(0点)近端2cm( 2点)及远端2cm(-2点)和4cm(-4点)处3点及中指1点共4点,以患者所能感知最低刺激的3~4倍强度的1.1Hz0.2ms方波分别刺激腕关节和中指所获的SEP峰间差计算SNCV。结果通过N60波峰间差计算所得自掌远侧横纹到中指间的SNCV范围正常对照组为45.1~89.2m/s,平均(67.4±13.0)m/s;在进行中指刺激检测N60波的12腕中,8腕N60波明显延长,SNCV为9.3~21.2m/s,平均(15.6±4.2)m/s(P<0.01),另4腕完全未测出。结论正中神经SEP的N60波可作为对运动和感觉电位均未测出的重度CTS患者进行诊断时判断传导异常的客观指标之一,通过这一方法测得的神经传导速度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型臂透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对于老年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影响. 方法 对286例65岁及以上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导航(153例)和未导航(133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问和术后下地时间.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和末次随访评分,计算2次评分的ODI评分改善率. 结果 导航组与未导航组相比,椎弓根手术时间[ (27.6±6.3)min、(33.8±9.9)min]和出血量[(135.7±21.1)ml、(165.4±32.1)ml]减少,术后下地时间[(134.6±12.3)h、(169.0=23.9)h]缩短;ODI评分改善率[(76.6±3.7)%、(69.8±6.6)%]提高. 结论 C型臂透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能提高老年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用部位之一,国内外尚无专门比较腰椎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中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纳入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导航组90例,徒手置钉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椎弓根钉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结论: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钉480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8.0±2.5)min,准确率为80.4%(386/480);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钉514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3.0±1.0)min,准确率为84.4%(430/514)。经统计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置钉组(P〈0.01)。在置钉准确率、螺钉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腰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手术中,与徒手置钉相比,计算机导航在置钉准确率方面无明显优势,在置钉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0.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