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病,好发于10~12月,又称小儿秋季腹泻。研究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不是单纯肠道感染,可侵犯全身多个脏器,尤其可引起心肌损害[1]。研究发现,50%~70%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  相似文献   
2.
以低钠血症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62岁。于2008年12月28日收入本科治疗。1个月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伴有恶心,言语表达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于当地诊所对症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减轻。7天前患者言语、行为异常呈进行性加重,思维混乱,阵发性意识不清,目光呆滞,四肢僵硬,以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给予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n=50)给予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有效率为64.0%,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为46.0%,组间数据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年后KPS评分60分者分别为92.0%vs 80.0%(P0.05)。治疗组PFS(11.0±1.5)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0±1.3)个月(P0.05)。治疗组1年后患者转移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治疗组肝肾功能损害、放射性食管炎与对照组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影响生活质量和疾病进展时间。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可耐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中位无病生存期,降低了肿瘤转移的发生,值得被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 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 结果:...  相似文献   
5.
癌性恶病质最显著的特征是不能用厌食解释的肌肉萎缩,骨骼肌蛋白分解,使病人生存质量下降并导致病人抗癌治疗的耐受性下降,最终导致病人生存时间缩短.大量研究发现,癌性恶病质骨骼肌萎缩与ATP-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激活密切相关,泛素蛋白连接酶E3是该途径的关键酶,尤其是在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E3-MAFbx/Atrogin-1和MuRF-1两种因子在肌肉萎缩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主要综述MAFbx/Atrogin-1和MuRF-1因子及恶病质骨骼肌蛋白降解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而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的问世,其在辅助治疗方面存在潜在的益处,直接挑战三苯氧胺在内分泌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坤鹏  姜达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7):1449-1451
癌性恶病质最显著的特征是不能用厌食解释的肌肉萎缩,骨骼肌蛋白分解,使病人生存质量下降并导致病人抗癌治疗的耐受性下降,最终导致病人生存时阎缩短。大量研究发现,癌性恶病质骨骼肌萎缩与ATP-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激活密切相关,泛素蛋白连接酶E3是该途径的关键酶,尤其是在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E3-MAFbx/Atrogin—1和MuRF—1两种因子在肌肉萎缩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主要综述MAFbx/Atrogin—1和MuRF—1因子及恶病质骨骼肌蛋白降解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情况,评价不同初筛方法的检出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数据,初筛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初筛方法和不同年份的初筛阳性率、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早诊率等指标。结果2014-2019年共有149918名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检查,初筛阳性人数8984人,阳性率为5.99%;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99例,检出率为532.96/10万;宫颈癌41例,检出率为27.35/10万;检出早期宫颈癌9例,早诊率为96.19%。两种不同初筛方法比较:HPV检测初筛阳性率(10.1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713.41/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75.02/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679.82/10万)均高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应指标值[细胞学初筛阳性率(3.0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09.83/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424.48/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427.91/10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成效明显;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比较,以HPV检测为初筛方法的宫颈癌检查策略可以更好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便于更早进行随访管理。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和可行的宫颈癌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