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4年3月19日FDA批准由Paladin公司开发的米替福新(miltefosine)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Impavido。该药为胶囊剂,用于治疗12岁以上患者的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2.
徐从军 《淮海医药》2009,27(1):15-16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头颅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信号或密度、大小、部位和范围,总结与类似病变的鉴别经验。结果22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12例,头痛5例,一过性肢体无力或麻木3例,2例表现为言语不清或表达不清等。CT表现为基底节12例(55%),半卵圆区白质4例(18.2%).,内囊3例(13.6%),丘脑、脑干及小脑2例(共9%),其它1例(4.2%)。其中单发病灶6例(27%)或多发病灶16例(73%),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划小片状低密度灶,MRI表现为T1W1上低信号,T2W1高信号。类似病灶较多,影像学有时难以鉴别。结论非梗死特异性症状脑梗死影像学表现与症状性脑梗死相同,临床表现也无特点。诊断应以影像学为依据并注意与多发性硬化、脑腔隙和白质疏松鉴别。  相似文献   
3.
米替福新     
<正>2014年3月19日FDA批准由Paladin公司开发的米替福新(miltefosine)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Impavido。该药为胶囊剂,用于治疗12岁以上患者的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利什曼病[1]。米替福新的中文化学名称:2-[十六烷氧基(羟基)磷酰氧基]-N,N,N-三甲基乙铵内盐;英文化学名称:2-[hexadecyloxy(hydroxy)phosphoryloxy]-N,N,N-trimethylethanaminium hydroxide inner salt;分子式:C21H46NO4P;分子量:407.57;CAS登记号:58066-85-6。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5例重症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11分)并发MODS患者,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治并发症的治疗,对其发病率、临床特点、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MODS率高(88.9%),病情重。器官功能障碍以肺、胃肠、心肾为多,受累器官为3个及3个以上者病死率均高于2个受累器官的患者(P0.01)。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后易发生MODS,受累器官数目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应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治,及早进行器官功能监测,兼顾保护其他器官功能,防止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阿维菌素中毒抢救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5例患阿维菌素中毒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准确掌握阿维菌素中毒的发病特点,及时对症处理,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抢救阿维菌素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从军  张雯 《淮海医药》2014,(3):207-208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伴休克检测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在病情的诊治及评估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ICU住院的危重症伴休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经过复苏、抗休克治疗6 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将三组不同动脉血乳酸值、6 h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列表,并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乳酸值越高提示休克越严重,病死率随着其增高而增高,而乳酸清除率则相应下降,3组不同乳酸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低灌注程度加重、持续的时间加长而增高,与休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除与休克的严重程度相关外,还与液体复苏是否及时、充分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对病情的早期预警、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梗死病灶的形态和部位特点,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结果:长期酗酒者14例,高血压并长期服用降压药5例,4例无明确诱因。23例中4例表现为腔隙性梗死,3例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梗死,16例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分水岭梗死。治愈18例,明显好转5例。结论:中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调控失当和脑内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长期酗酒和高血脂是诱因。中青年人脑梗死以分水岭区脑缺血为主,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