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查治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龄与代谢综合征(MS)及糖调节异常(IGR)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309例男性,均有不同的酒龄。按照其饮酒的时间分三组(A1~A3)。其余无饮酒史的103例男性为对照组。通过412例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分析饮酒与MS等的关系。结果:酒龄越长的男性,其BMI、TGL以及等值均增加,而HDL-C却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MS等疾病的几率逐渐增加。而通过限制饮酒可以高效地对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临床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两种治疗方案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实施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茶碱注射液0.3 g与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溶液1 ml,在0.9%生理盐水下进行加压式雾化泵雾化吸入,外加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性分别为90.0%、70.0%,二者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结合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结核病在防治效果上的显著进展,以及非典型分枝杆菌在人群中感染与致病问题日渐突出,在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对结核菌素和分枝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与新的问题,现将了解的一些情况,综述如下。结核菌素的研究与进展结核菌素是结核皮肤试验的抗原物质,早在1890  相似文献   
6.
一、名称的一般概念: 肺結核空洞“开放-愈合”及“开放-阴性症侯群”的名称,是随着化学疗法的广泛开展而逐渐应用起来的。在化疗时代以前,在尸体解剖时虽有发現,但极为罕見。自化疗广泛应用以后,从許多的肺切除标本中,发現有一些空洞的內膜光滑、結核物质消失、无菌,实际上代表着空洞已經愈合,因此“开放一愈合”的名称也就日益为人們所采用。根据这一病理概念,临床家們又观察到有許多結核病人,經过  相似文献   
7.
彭全  彭达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19-12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加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3%,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结论临床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较为明显,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农村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的现状,对1987~1988年在益阳、衡南、桃源、永兴、湘潭、兰山等县的查痰线调中,对抗痨治疗仍排菌达2年以上的60例慢性传染源及其家庭成员177例,进行慢传的形成原因、耐药性、接触者受结核感染和发病率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