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气道压(Pmean)及氧合指数(Pa O2/Fi O2)。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IL-10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NF-α、IL-6、IL-8较低,IL-1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mean降低,Pa O2/Fi O2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肺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全身炎性反应的减少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缘对缘(edge-to-edge)技术加弹性软质环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患者均为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开口面积5.9cm^2.瓣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左心房内径(60±13)mm。术中通过左心室注水试验,判定二尖瓣反流情况及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停机后通过心表面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高龄患者于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因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前心超复查二尖瓣无反流6例,轻微反流7例,轻度反流2例,二尖瓣开口面积为(4.0±1.0)cm^2。结论:二尖瓣成形技术方法很多,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及正确的操作技术,应用缘对缘成形技术加弹性软质环环缩瓣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效果满意,不失为一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听诊三角小切口开胸手术7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经听诊三角小切口进行胸部外科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采用经听诊三角小切口(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施行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心包囊肿切除、胸部外伤探查、亚急性脓胸清创等手术的患者。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开胸切口短、出血少、开关胸时间短、手术野显露满意、术后切口疼痛轻。早期下床活动、出院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听诊三角小切口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剖胸切口,在减小开胸手术创伤、减少心肺功能下降、减少术后并发症、美容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易为患者接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观察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束后妇女妊娠、分娩期使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情况。结果产妇均在妊娠38~42周采用剖宫产分娩,分娩时出血量200~400mL。无栓塞发生。1例采用进口华法林抗凝治疗者发生皮下轻微出血点,未特殊处理。全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无新生儿出血.无流产。无新生儿畸形。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孕期全程服用较小剂量华法林(〈5mg/d)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维持INR1.4~1.7之间。对孕妇相对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5.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者的手术经过、术后恢复情况,评定矫形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5) min,出血量(20±10) ml.未发生切口感染、心包或心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漏斗胸均得到满意的纠正,疗效评定优28例,良4例.32例患者胸廓外观维持良好,未发生矫形钢板旋转、移位或固定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创伤轻微、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矫形效果好、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或间断注射呋塞米的疗效,及呋塞米剂量和对血脑钠肽浓度的影响。方法:126例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3例持续微量注射呋塞米,对照组63例间断注射呋塞米。根据常规术后处理,保持合理尿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每日呋塞米总剂量,记录术后4,12 h尿量,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脑钠肽浓度。结果:观察组呋塞米日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脑钠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 h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可减少呋塞米用量,利尿效果优于间断注射呋塞米,且不影响血脑钠肽浓度,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特征,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7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中MMP-14和Cath-D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MMP-14和Cath-D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MP-14和Cath-D高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MMP-14和Cath-D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6例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给予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和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21 d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和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48.28% (28/58),对照组总缓解率为46.55% (27/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Ⅳ级的胃肠道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10.34% (6/58)和13.79% (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NSCLC术后化疗的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及1年复发率均与NP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手术199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其在微创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实践.我院1997年6月至2011年8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外伤1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26例胸外伤患者,男101例,女25例;年龄14~76岁,平均42.5岁.受伤类型:锐器伤38例,钝性(车祸及坠落伤)伤88例,锐器伤均含1处以上胸壁穿通伤,钝性伤中有21例多根多处骨折合并连枷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