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检测,了解本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的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住院及门诊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4014例,其中男2439例,女1575例;依研究设计将年龄分三组:(1)18岁组患者3201例;(2)18~50岁组患者607例;(3) 50岁患者206例;按照常规惯例将每年的3~5月定为春季,以此为顺序分四季,春季患者1220例、夏季患者1153例、秋季患者927例及冬季患者714例。实验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样本中的9种病原体抗体: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结果 4014例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检出IgM阳性1474例,阳性率36.72%,部分患者呈现多重感染情况,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MP 981例,LP 203例,INFB 192例,阳性率分别为:24.44%、5.06%及4.78%。男性患者2439例,阳性率32.10%,女性患者1575例,阳性率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季节之间感染比较,春、冬季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季节感染病原体以MP为主。年龄分组人群感染率18岁与 50岁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18~50岁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感染病原体主要是MP、LP及INFB,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与年龄、季节及性别等密切相关,根据病原体流行情况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821株大肠埃希菌,采用革兰氏阴性细菌药敏卡AST-GN13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结果住院和门诊患者分离菌株耐药率最高的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75.2%、64.1%)、氨苄西林-舒巴坦(50.0%、38.7%)、复方新诺明(46.2%、38.5%);住院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唑琳、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分离株(P<0.05);住院和门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41.1%和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呋喃妥因和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外,产ESBLs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不产酶菌株(P<0.05);共检出3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均为住院分离株。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住院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应重点加强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NA恒温扩增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16年5~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分别用RNA恒温扩增法和PCR荧光探针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分别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根据公式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NA恒温扩增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7例,检出率为8.5%,PCR荧光探针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8例,检出率为9.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恒温扩增法与PCR荧光探针法相比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9.5%.结论 RNA恒温扩增法与PCR荧光探针法检出率相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肺炎支原体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早期癌变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妇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可疑宫颈病变早筛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早筛方式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HPV E6/E7 mR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分析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早期癌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样本中178例样本来源于正常宫颈组织,682例为炎性组织,332例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级,另有8例确诊为CINⅡ~Ⅲ级,无宫颈浸润癌样本。总体HPV E6/E7 mRNA阳性样本508例,阳性率42.33%,HPV E6/E7 mRNA定量分析(经对数转换)范围1.56~3.78,平均(2.25±0.39)。不同病理结果患者的HPV E6/E7 mRNA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样本与HPV E6/E7 mRNA定性分析对CIN患者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作为编码致癌蛋白的E6/E7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及炎性宫颈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布和耐药特点,为有效控制沙门菌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及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11月肛拭子标本4 620份,对培养出的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为沙门菌时再进行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结果共筛查出61例带菌者,阳性率为1.32%。61株沙门菌分属5个群,其中B群最多,共31株(50.82%),其次是C1群12株(19.67%);血清学分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斯坦利沙门菌(13.12%)、德比沙门菌(11.48%)及鼠伤寒沙门菌(9.84%)。61株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最高,为27.9%,其次为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均为24.6%,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坪山地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以B群为主,呈多样性分布。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沙门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首选头孢类药物,同时应加强常规抗菌药物监测,指导携带者规范用药治疗,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B( A)血型是ABO血型系统中非常罕见的一种亚型,人群中的发生频率非常低,文献[1]报道约在1/170000到1/580000。 B( A)亚型患者如因紧急抢救需要输血,几乎无法找到相同亚型的供血者,选取何种血型血液作为供者,目前极少有文献报道。我们对1例B( A)血型患者进行了输血抢救,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院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544株,其中161株为产ESBLs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药敏检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证产ESBLs菌株,PCR法扩增耐药基因。结果: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不产ESBLs菌株(P<0.05~P<0.01)。161株产EBSLs菌株携带CTX-M-9型基因98株、TEM型84株、CTX-M-1型62株、OXA-2型15株、OXA-10型7株、SHV型5株。CTX-M-1型和TEM+CTX-M-1型菌株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3.5%、59.1%明显高于CTX-M-9型和TEM+CTX-M-9型菌株15%、11.8%的耐药率(P<0.05和P<0.01)。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与TEM型,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不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在体内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前后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表达变化。结果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1周后,脑脊液中原始幼稚/干细胞Nestin抗原荧光表达明显增强,Nestin阳性细胞占原始幼稚/干细胞比例为(7.58&#177;6.43)%,明显高于HUCB-SCs中Nestin阳性细胞比例(P〈0.05)。结论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在适当条件下在体内可以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脐血干细胞移植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直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不同下消化道疾病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从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91例下消化道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肠癌19例(肠癌组),肠炎62例(肠炎组),增生性息肉110例(肠道增生性息肉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集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含量对评估初诊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分析230例(早期176例,中晚期54例)初诊NPC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者血浆EBV DNA拷贝量,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结果:放疗前早期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43.8%(77/176)<4000 copies/mL,16.5% (29/176)<500 copies/mL.早期患者血浆EBV DNA中位浓度只有4324 (17403-276) copies/mL,拷贝量随复诊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治疗后12个月早期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57.4% (101/176)<4000 copies/mL,35.2% (62/176)< 500 copies/mL,15.9%(28/176)的早期患者影像学和鼻咽镜检查发现肿瘤体积消失;中晚期患者血浆EBV DNA中位浓度高达28035 (42403-6752) copies/mL,治疗后12个月虽然也降低,但是33.3% (18/54)中晚期患者出现复发,9个中晚期患者(16.7%,9/54)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放疗1年后明显降低,能够有效反应NPC患者放疗敏感性.中晚期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减少缓慢,且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NPC患者放疗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