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因[1],肺炎引起的死亡多是由于合并多系统器官衰竭(Mu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所致。近年来,MSOF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自由基(FreeRadical,FR)...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肺炎267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概况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中五种病毒(EBV、RSV、CBV、MP、流感)特异性抗体IgM,了解病原学种类。结果从1102例疑似病毒性感染者,检出五种抗体阳性458例,其中临床诊为肺炎者267例,单一病毒感染者占72.7%,混合感染者占27.3%。MP感染者居首位,其余依次分别为EBV、RSV、流感、CBV排列。结论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学复杂,除细菌性感染外,病毒性感染的种类繁多,其流行季节高峰与临床表现各异。对感染者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学种类,以利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88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组47例和非穿孔组641例。分析人口统计学、发病率、临床特征、病因、症状、内镜或外科处理方法及临床转归,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共14916例行胃镜检查,筛查消化性溃疡688例(4.61%),其中合并穿孔47例(6.83%)。男性412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8.5岁(1月龄~14岁)。溃疡患儿居住农村为主485例(70.49%);无家族史353例(51.31%),穿孔不伴腹膜刺激征424例(61.63%);溃疡位置主要为胃窦228例(33.14%),十二指肠球部264例(38.37%);溃疡多以直径<10 mm为主(461例,67.01%),单发较多(465例,67.59%);溃疡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306例,44.4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109例,15.84%)为主。穿孔组年龄明显低于非穿孔组[(5.3±1.2)岁 vs.(9.8±3.5)岁,P<0.001];溃疡合并穿孔多发生于农村患儿(38例,80.85%);穿孔组更易出现发热、 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好发位置为胃窦、十二指肠球部,与溃疡好发位置基本重叠;穿孔组溃疡直径≥10 mm(35例,74.47%),穿孔组多发溃疡比例(33例,70.21%)显著高于非穿孔组(P < 0.001);引起儿童消化性溃疡穿孔主要原因为Hp感染(28例,59.57%)和NSAID(8例,17.02%)。开腹手术预后好,但腹腔镜住院周期明显缩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溃疡位置及大小、病因是穿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存在复杂的危险因素,尽早合理治疗利于缩短病程、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报道黄芪在体内可以纠正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h1/Th2失衡,但目前关于黄芪在树突状细胞水平对过敏性紫癜病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正常对照组.黄芪水提剂由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以诱生树突状细胞,并培养8 d,其中过敏性紫癜组又分成2组:对照组和黄芪干预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浆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B7-2)和CD80(B7-1)的表达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水平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水平增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CD86表达率与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显著负相关;CD80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CD80表达率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正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0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8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黄芪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和CD8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存在明显功能紊乱,表现为CD86表达率升高、CD80降低,白细胞介素12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增加,上述变化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②黄芪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来调节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永春  李小芹  张迎辉 《安徽医药》2019,23(7):1369-1372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性脑炎(EVE)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病毒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6例EVE病儿病例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发热症状占69.44%,头痛占64.35%,呕吐占75.00%;6[KG-*3]~8月发病占39.35%,9[KG-*3]~11月占31.48%;白细胞(WBC)总数>10×109/L占68.98%,C反应蛋白(CRP)升高占57.87%;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检出率21.76%。脑脊液病毒检测:肠道病毒(EV)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55.56%,其中埃柯病毒30(ECHO30)型占79.17%;特异性IgM抗体阳性95例;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时间段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儿童EVE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及呕吐,好发于夏、秋季;脑脊液病毒检测以ECHO30为主且特异性IgM抗体检出率较高,经综合治疗后病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分析疫情趋势。方法收集河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5日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5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累积发病率为1.33/10万,其中累积发病率前4位为信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郑州市,这四地确诊病例占全省总确诊病例的57.11%(727/1 273)。河南省新冠肺炎日新增确诊病例在2月3日达到顶峰,之后呈动态下降态势,从2月3日的109例下降至3月15日的0例。结论河南省新冠肺炎的发病趋缓。需要密切关注复工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与去向以及各区的发病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修补术后发生网片暴露的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2004年5月-201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采用聚丙烯网片经阴道盆底修补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并于术后发生网片阴道暴露的患者18例,对局部暴露的网片进行切除,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局部的组织学变化和暴露网片的变化.结果: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后12个月发生网片暴露18例,其中临床阴道检查中可见明显感染者5例,仅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13例.对18例阴道局部切除的网片进行光镜观察后发现,16例可见网片周围结缔组织中有白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另2例未见白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检查发现18例中12例暴露的网片存在明显聚丙烯纤维丝表面降解和横向断裂现象.结论:阴道组织内网片周围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生物降解可能是导致阴道植入网片发生暴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54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胃MALT淋巴瘤54例。根据MALT淋巴瘤的病理分级,分为高度恶性淋巴瘤(21例)和低度恶性淋巴瘤(33例),对2组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中,弥漫性或节段性胃壁增厚36例(66.7%),淋巴结肿大21例(38.9%),溃疡13例(24.1%),胃壁肿块2例(3.7%)。14例(25.9%)无任何异常,均为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在CT上的异常(100%)比低度恶性组异常发生率(51%)高。高度恶性组胃壁增厚程度比低度恶性组高(71%、14%,重度或中度)(P0.01)。淋巴结肿大高度恶性组占66.7%(14/21),低度恶性组为21.2%(7/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在高度恶性组中的发生率为57.1%(12/21),在低度恶性组中为3.0%(1/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肿块形成仅在高度恶性组中发现2例。结论:2组胃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均为胃壁增厚,淋巴结肿大,在影像学表现有重叠。胃壁增厚较明显、更弥漫及溃疡提示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确诊的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上述20例患者均行磁共振扫描,部分病例行增强检查,与病理检验检出情况予以对比。结果:2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直肠周围脓肿患者6例,占比30.00%;肛瘘患者14例,占比70.00%。病理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直肠周围脓肿(30.00%、30.00%)、肛瘘检出率(70.00%、65.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对患者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病情予以确认,并明确患者病变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