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2 h)和腹水 (2、4、6、12 h)标本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 30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予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g口服 ,2次 / d,连续 7~ 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和腹水标本中均可测出药物浓度并随给药时间呈动态变化 ,血清中达高峰浓度时间 tmax约 1.5 h,高峰浓度 cmax(3.913± 1.388)μg/ m l,腹水中 tmax约 6 h迟于血清 ,cmax(2 .5 2 0± 1.2 13)μg/ m l,低于血清。血清和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 ,至 12 h两者趋于稳定。并发 SBP患者经治疗后发热、腹部体征、腹水性状和外周血象均有明显改善 ,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均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 ,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达 12 h以上 ;治疗 SBP特别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 ,并具有口服吸收好、给药次数少、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T细胞受体(TCR)表型不同则该病的侵袭性、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明显不同,伴HPS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短。 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罕见,早期骨髓形态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及早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变化与病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1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重肝)血清中的HGF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HGF变化,结果:1.慢重肝患者血清HGF浓度变化与血清TBil的变化相一致,生存患者HGF在达到一个峰值后随血清TBil的降低而降低;死亡患者的HGF则进行性升高,在死亡前达最高值。2.生存患者的HGF峰值浓度为(5.214±1.657)μg/L,TBil为(236±109)μmol/L,PTA为(48.26±10.15)%;而死亡患者分别为(7.521±2.152)μg/L、(412±128).μmol/L、(30.09±14.28)%,均有显著性的差异。HGF在慢重肝患者血清中有较明显的升高,而且与TBil的变化有相关性,动态观察血清HGF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航空卫生保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生成。笔者深入基层航空兵部队围绕航空卫生保障问题展开调研,发现了日常航空卫生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航空卫生保障水平的原因,并从航医培训的角度出发,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航空卫生保障问题,围绕院校教育、任职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航医教育质量,最终提升航卫保障水平,增强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在外的部分,极易受伤.其中以交通事故而导致的颔面部损伤最为多见,其次为工伤和打架斗殴,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都会造成面部畸形,影响美观。我院自1992~2001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74例,损伤程度轻重不同.经过我们及时的处理.所有病人均未留下严重畸形.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 2 8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16例脂肪肝病人 (其中 2 6 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16例脂肪肝病人做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1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未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的血清sIL 2R水平。③结果 sIL 2R水平随着肝脏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增高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6 .0 9,4 .0 6 ,q =2 .35~ 7.19,P <0 .0 5 ,0 .0 0 1)。④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sIL 2R的变化可作为判定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可对预后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对比人工分类以及BC-5500和Sysmex Xs-500 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分析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人工分类白细胞以及BC-5500和Sysmex Xs-500 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检测。结果①手工法以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所得到的白细胞分类结果在相关性上表现为:单核细胞相关系数为0.594,淋巴细胞相关系数为0.92,中性粒细胞相关系数为0.91,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系数为0.712。②Sysmex Xs-500 i及BC-5500所得到的白细胞分类结果在相关性上表现为:单核细胞相关系数为0.652,淋巴细胞相关系数为0.912,中性粒细胞相关系数为0.913,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系数为0.842。Sysmex Xs-500 i对超过十分之一单核细胞标本的假阳性率为11%,而BC-5500则为12%。结论 BC-5500及Sysmex Xs-500 i这两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具有快速高效的筛检功能,具备较高统一性,值得在白细胞分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对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应用小剂量肝素分别进行血液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程度等临床效果。观察组凝血程度、潜血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更佳(P〈0.05);两组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后停止及压迫穿刺点所需时间相似(P>0.05)。与小剂量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对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